你父親的,也是對你自己的。”
吳凱抬起頭,眼神中帶著一絲困惑。
“你一直在用你父親的標準來要求自己,”李維解釋道,“你覺得自己不夠好,是因為你內化了他的批評。”
吳凱沉默了一會兒,低聲說道:“那我該怎麼辦?”
“我們需要重新定義你對自己的評價,”李維說道,“你不是你父親眼中的那個‘不夠好’的孩子,你有自己的價值。”
---
5. 情感釋放:面對真實的自己
在一次治療中,吳凱的情緒突然爆發。他回憶起一次與父親的激烈爭吵,聲音中帶著憤怒和痛苦。
“我只是想讓他認可我,哪怕只有一次!”吳凱的聲音幾乎是在咆哮,“但他從來不會!他只會說我不夠努力,不夠優秀!”
李維靜靜地聽著,等他情緒稍微平復後,輕聲說道:“這種感受是真實的,你有權利表達它們。但我們需要看到,你父親的批評並不代表你的價值。”
吳凱的眼淚突然湧出,他低下頭,聲音變得哽咽。“我只是……我只是希望他能看到我,看到我有多努力。”
李維遞過一張紙巾,輕聲說道:“你已經足夠好了,吳凱。你不需要透過他的認可來證明自己的價值。”
---
6. 治療突破:重新定義關係
在接下來的幾周裡,吳凱逐漸學會了控制自己的情緒。他開始意識到,自己對李維的敵意其實是對父親的憤怒的轉移。透過李維的引導,他學會了重新定義自己與父親的關係。
“我明白了,”吳凱在一次治療中說道,“我不需要再為了他的認可而活。我有自己的路要走。”
李維微笑著點頭,“這是一個很好的開始。”
吳凱的表情變得輕鬆了許多,“我最近和父親談了一次,雖然他還是老樣子,但我不再像以前那樣生氣了。我知道,他的批評並不能定義我。”
李維點點頭,“你正在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這是一個很大的進步。”
---
7. 結局:新的開始
最後一次治療結束時,吳凱站在診所門口,回頭對李維說道:“謝謝你,李醫生。我覺得……我終於找到了自己。”
李維微笑著點頭,“這是你自己的努力,吳凱。記住,你一直都有力量,只是需要時間去發現它。”
---
李維的內心獨白:
看著吳凱離開的背影,李維感到一絲欣慰。每一次治療,都是一次與無意識的對話,而每一次治癒,都是一次心靈的解放。他想起了自己的童年,那些孤獨和無助的時刻,也曾像吳凱一樣,渴望得到父親的認可。
“或許,這就是我選擇成為心理醫生的原因吧。”他輕聲自語,轉身回到辦公室,繼續等待下一個需要幫助的靈魂。
主題昇華:
移情的邊界,是治療師與病人之間情感的微妙平衡。透過理解移情現象,病人可以重新審視自己與重要他人的關係,找到內心的平靜與自由。治癒,不僅是對過去的和解,更是對未來的重新定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