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集 有癮(1 / 2)

小說:心理醫生日記 作者:何曉彤5788

---

第一次治療

陳先生走進我的診所時,我注意到他的外貌與電話中描述的完全一致:他穿著一件剪裁得體的深藍色西裝,搭配一條淺灰色的領帶,腳上的皮鞋擦得鋥亮。他的面容英俊,五官立體,眼神中帶著一絲疲憊,但嘴角卻掛著禮貌的微笑。他的舉止優雅,但坐下時,雙手不自覺地握緊又鬆開,透露出內心的焦慮。

“陳先生,歡迎你來到這裡。”我微笑著說道,“請隨意坐,告訴我,是什麼讓你決定來找我?”

他深吸了一口氣,聲音低沉而略帶沙啞:“醫生,我……我覺得自己失控了。我的生活被性慾支配,我無法控制自己。每次衝動過後,我都會感到極度的羞愧和空虛,但我又無法停止。”

我點點頭,示意他繼續說下去。他的話語中充滿了矛盾和自責,這正是精神分析法中典型的內心衝突表現。

“你能描述一下這種衝動是如何影響你的生活的嗎?”我問道。

“它毀了我的工作、我的關係,甚至我的自尊。”他低下頭,聲音幾乎聽不見,“我試過很多方法,但都失敗了。我覺得自己像個怪物。”

我注意到他的手指緊緊抓住沙發的邊緣,指節發白。他的焦慮和自責顯而易見。我決定從精神分析的角度入手,探索他潛意識中的衝突。

“陳先生,你能回憶起這種衝動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嗎?或者,有沒有什麼特別的事件觸發了它?”

他沉默了一會兒,似乎在回憶。“大概是在我25歲的時候,那時我剛結束了一段長期的戀情。分手後,我感到非常孤獨,於是開始頻繁地約會,試圖填補內心的空虛。但漸漸地,這種行為變得無法控制。”

我點點頭,繼續引導他:“你覺得這種行為是否與某種情感需求有關?比如,對親密關係的渴望,或者對孤獨的恐懼?”

他抬起頭,眼神中閃過一絲驚訝。“也許吧……我從小父母離異,母親獨自撫養我長大。她總是很忙,我常常感到被忽視。長大後,我總覺得自己不夠好,不值得被愛。”

他的回答讓我意識到,他的性癮可能源於童年時期的依戀創傷。我決定在接下來的治療中,進一步探索他的早期經歷。

---

第二次治療

一週後,陳先生再次來到診所。這一次,他的穿著稍微隨意了一些,但仍然保持著精緻的風格。他的眼神比上次更加疲憊,黑眼圈明顯,顯然這一週他過得並不輕鬆。

“陳先生,這一週你感覺如何?”我問道。

他苦笑了一下:“還是老樣子。我試過控制自己,但每次都以失敗告終。我覺得自己像個廢物。”

我注意到他的自我評價非常負面,這正是認知行為理論中需要糾正的認知扭曲。我決定結合精神分析法和認知行為理論,幫助他重新審視自己的思維模式。

“陳先生,你剛才說自己像個‘廢物’,這種想法是否經常出現?”

他點點頭:“是的,每次衝動過後,我都會這樣想。”

“那麼,你覺得這種想法是真實的嗎?還是說,它只是你情緒低落時的一種自動反應?”

他愣了一下,似乎從未思考過這個問題。“我不知道……也許它並不完全真實,但我就是忍不住這樣想。”

我拿出一張紙,畫了一個簡單的認知行為模型圖。“你看,我們的情緒和行為往往受到思維的影響。如果你總是用負面的語言評價自己,那麼你的情緒和行為也會變得消極。我們可以嘗試改變這種思維模式。”

他認真地聽著,眼神中透露出一絲希望。

“接下來,我們可以一起記錄你的自動思維,並分析它們的真實性。你覺得怎麼樣?”

他點點頭:“我願意試試。”

---

第三次治療

第三次治療時,陳先生帶來了一本筆記本,上面記錄了他這一週的自動思維和情緒變化。他的穿著更加隨意,眼神中也多了一絲平靜。

“醫生,我按照你的建議,記錄了自己的想法。我發現,每次衝動之前,我都會有強烈的孤獨感和焦慮感。”他翻開筆記本,指著其中一頁說道。

我仔細閱讀了他的記錄,發現他的衝動行為往往與情感需求密切相關。這正是精神分析法中需要探索的潛意識衝突。

“陳先生,你覺得這種孤獨感和焦慮感是否與你的童年經歷有關?”我問道。

他沉默了一會兒,低聲說道:“也許吧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