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之前提到過的長弓手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這些主要起輔助作用的僕從軍各有所長,幾乎覆蓋了戰場上能夠遇到的所有情況。
羅慕路斯人以軍團作戰和強大的組織度見長,即使軍團半數被消滅,戰士們也不會動搖。
但是其他地方,多少還是有些欠缺,當年被長弓手壓制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所以羅慕路斯的軍隊體制,就像是一鍋大雜燴,他們會把各種各樣有用的沒用的東西全都整合到自己的手中,以軍團為中流砥柱,輔以各種各樣的僕從軍作為工具。
其中最為關鍵的就是二十一個序列軍團,這是羅慕路斯帝國的軍團之魂,所有的軍團都是仿照二十一個序列軍團打造的。當複數軍團同時出現在戰場上時,他們的行動仿若一體,有如山嶽般的壓迫感。
漢帝國則不一樣,每一支軍隊都是獨一無二的,都有著屬於自己的靈魂。
在千年以前,漢帝國和羅慕路斯的戰爭之中,曾經有一支名為良人軍的隊伍,這支軍隊嚴格意義上只不過是民兵,但是他們打出的赫赫威名,讓羅慕人聞風喪膽。
二十一支序列軍團,有七支是良人軍的手下敗將。
良人軍覆滅的那一戰,羅慕人出動了五支序列軍團,十支主戰軍團,近十萬人的輔助軍,整整二十五萬的戰兵,七天七夜的血戰,毀滅了區區四萬人的良人軍,從良人軍元帥,到軍中的伙伕,一個活口都沒有留下。
羅慕路斯付出的代價是十萬人,兩支序列軍團幾乎被打空,三支主戰軍團全滅,十萬輔助軍陣亡一半,剩下的幾乎人人帶傷,哪怕是運糧的馱馬都被踹了兩腳。
另外還有兩條戰線上被抽空了兵力的十幾座城池要塞被漢軍攻佔。
為什麼一隊民兵能打出如此驚人的戰績?這就不得不從良人軍的組成結構說起
良人軍招收士兵的標準很簡單,家中歲千石以上,衣食無憂者方才算是達到了門檻。然後,良人軍會對報名者進行為期一年的考察,武藝、德行、機敏只要是人類身上的美好的品質,全都在他們的考量範圍內。
有錢有閒的富家子弟,不:()我打羅馬?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