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序章(1 / 5)

昔日繁花似錦的安京城如今已是烽煙四起,十年的鏖戰,讓這座千年帝國的都城如今只剩下寥寥數千巡城的衛兵,以及一些自發組織起來的民兵。

數以萬計的侵略者湧入這大陸上最富饒的城市,這些揮舞著馬刀或是鐵錘的異族絲毫不會憐惜帝國留下的所謂璀璨文化,他們的目的只有一個:毀滅壓制了所謂“諸蠻夷”千餘年之久的,名為大漢的國度。

安京城四方城門之外,遙望城內,所有的異族統帥都明白,他們的崛起,就在今日。

他們等這一刻已經太久了,不知道從何時起,那強盛的帝國就成為了“諸蠻夷”心頭的陰霾。在這鐵蹄踏碎枷鎖的時刻,哪怕十年的征戰已經鑄就了他們鋼鐵一般堅韌的意志,雙手依舊止不住顫抖。

鐵甲包裹的手重重落下,砸碎了面前的桌板。

“就是今天,日落之前,我要看到大漢天子的首級!”異族聯軍的總指揮振臂一呼,“諸位可願隨我一起,見證這大漢的毀滅!”

一時間,營帳內外響應者無數。

安京城的龍道任由侵略者馳騁,負責守衛皇宮的衛兵且戰且退,依託著比之城牆毫不遜色的巍峨宮牆進行著最後的抵抗。

太廟之中,一位身著玄色服袍的中年人神色肅穆,指尖捻起清香三柱,插入面前的香爐之中。喊殺聲不絕於耳,卻並未讓他的神色有絲毫的動搖。

一名蒼顏白髮的老者快步走入,俯身欲拜:“老奴叩見”

“不必了,說正事吧。”

“遵旨。宮中皇族家眷共三千七百二十九人,除去一千三百六十三青壯與陛下共衛社稷,其餘老弱婦孺均已經暗道送出,隨行衛兵百人。”老者不急不緩地說道。

劉輝微微頷首,目光凝視著臺上的一眾先皇,心中不無悲愴。

遙想大漢太祖皇帝開國至今一千四百五十三載,歷五十六任天子,傳承至他乃是第五十七代。

一千四百五十三年的風雨,大漢屹立不倒。

七百年前,連續三年大旱,千萬頃良田顆粒無收,黎庶十去七八,人口驟降帶來的是國力的急劇衰退和外敵的虎視眈眈,在邊疆土地被外族佔去,邊境回縮兩千餘里後,當朝天子自絕以謝天下。然新帝以其天人之智,策退南北外族,引東部海外諸族補給中原,後又御駕親征,以禁軍區區兩萬兵力,三敗西域異族二十五萬鐵騎,親斬西域蠻王首級,高掛龍攆之上,西域異族震怖,自此俯首二百餘年未敢跨疆界半步。

三百年前,大漢連出六代昏君,國內爆發農民起義,邊疆四異族十三國合兵二百萬,跨越南北西三面邊疆,依舊有一代天驕橫空出世,隻身領兵十萬,轉戰各地,擊退外敵,二十餘年征戰,未嘗一敗,保大漢山河無恙。

而今,劉輝自認登基三十年來無有怠慢,勵精圖治,一掃百年疲敝,扭轉了大漢日漸衰落的局面,但卻難敵四方異族因相繼統一迸發而出的野心。

自西域的第一縷狼煙升起,爾來十年矣。

十年間,大漢風調雨順,行伍幹練,並不缺乏精兵悍將。朝中又有劉輝統領,無敢以文制武、禍亂朝綱者,相較於三百年前,大漢的力量又一次攀升至某個巔峰。饒是如此,大漢還是輸了,雖是有邊疆王族通敵之故,但那卻並非決定性的因素。

誰曾料想東南西北四面諸蠻夷竟在短短三年之內相繼統一,不約而同地領兵犯境,等到劉輝整頓吏治,肅清朝堂之後回過頭來,邊疆防線早就千瘡百孔,一觸即潰。

或許。劉輝默默想到,大漢真的氣數已盡吧。

不知道是不是錯覺,劉輝恍惚間似乎聽見宮牆外的喊殺聲越來越近,他明白,時間不多了。

邁出沉重的腳步,身為大漢天子,他還有需要他去做,也只有他能做的事。

眼見劉輝走出太廟,老奴一言不發地緊隨天子的腳步,他這一脈生來就是為了侍奉天子而存在,哪怕大漢即將迎來終幕,他也一定會倒在天子的前面。

除了天子,沒有任何人有權斷言他的生死。

太廟之外,自願留守皇宮的千餘皇族子弟皆執銳披堅,年歲最大、執掌安京禁軍的安京王蒼顏華髮,五十餘年的軍旅生涯將他的面容打磨的無比堅毅。

歷來,安京王都號稱是天子之下第一人,也是唯一不以血脈承襲的親王。每一任安京王即位後都要考察皇族適齡子弟,選擇一批繼承人併為之設立繼承順序,然後將他們送往邊疆征戰歷練,待老安京王逝世,還存活的繼承人中,順位最高的那一位才能回安京承襲安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書首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