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師爺癱倒在地,張遠迅速點了他的穴道,防止他耍花招。
盧婉劫後餘生,緊緊抱著張遠,心有餘悸。
趙捕頭指揮著衙役,將黑衣人悉數拿下,現場一片狼藉,卻也大快人心。
鹽案告破,劉運司和嚴鹽商伏法,百姓們奔走相告,歡呼雀躍。
張遠的名字傳遍大街小巷,成了百姓心中的大英雄。
然而,張遠卻絲毫沒有放鬆警惕。
他知道,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嚴鹽商和劉運司的黨羽眾多,難保不會有人狗急跳牆,伺機報復,更重要的是,鹽政的頑疾積重難返,要想根治並非一朝一夕之功。
“婉兒,你先回府休息,我還有些事情要處理。”張遠輕撫著盧婉的秀髮,柔聲說道。
盧婉雖然擔心,但也知道張遠肩上的擔子有多重,乖巧地點了點頭,轉身離去。
張遠回到衙門,立刻召集了所有參與鹽案的官員和衙役,開始重新梳理鹽政的每一個環節,從鹽的生產到運輸,從銷售到徵稅,事無鉅細,他都親自過問。
他深知,只有徹底堵住所有的漏洞,才能防止類似的事件再次發生。
幾天過去了,張遠幾乎不眠不休,終於將所有鹽政事務梳理了一遍。
他發現,一些之前與劉運司和嚴鹽商有勾結的小鹽商,雖然表面上服服帖帖,但暗地裡卻小動作不斷,試圖恢復舊的貪腐模式。
他們像一群狡猾的老鼠,在陰暗的角落裡偷偷摸摸地活動,妄圖捲土重來。
“看來,這場戰鬥還遠沒有結束啊……”張遠冷笑一聲,眼中閃過一絲精光。
“既然你們賊心不死,那就別怪我手下無情了!”他拿起一份賬冊,指著上面一串數字,對身邊的師爺說道:“你去查一下這幾個鹽商,看看他們最近的交易記錄,尤其是和外地的交易,重點查!”
師爺領命而去,張遠則繼續埋首於堆積如山的卷宗之中。
夜深了,衙門裡依然燈火通明,張遠揉了揉酸澀的眼睛,拿起桌上的茶盞,卻發現茶水已經涼透。
他正要起身去換一杯熱茶,突然,門外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緊接著,一個衙役慌慌張張地跑了進來,“大人,不好了!碼頭上……”
衙役上氣不接下氣,“大人,不好了!碼頭上……碼頭上出事了!”
張遠眼神一凜,“慢慢說,發生了什麼?”
衙役嚥了口唾沫,“碼頭上……好多百姓在鬧事,說……說大人的新政策斷了他們的活路!”
張遠眉頭緊鎖,新政策損害百姓利益?
這怎麼可能!
他推行的改革,明明是為了杜絕貪腐,讓利於民,怎麼會引起百姓的反抗?
難道其中有什麼誤會?
或者……
有人在背後煽風點火?
“走,去碼頭!”張遠立刻起身,帶著一隊衙役趕往碼頭。
夜色下的碼頭,火把通明,人聲鼎沸。
數百名百姓聚集在一起,情緒激動,高喊著口號,抗議張遠的新政策。
“張遠,你個狗官!還我活路!”
“新政策害人不淺,我們沒法活了!”
“打倒貪官!打倒張遠!”
震耳欲聾的叫喊聲,讓張遠感到一陣頭皮發麻。
他努力維持秩序,高聲喊道:“鄉親們,靜一靜!我是張遠,你們有什麼冤屈儘管跟我說,我會為你們做主!”
然而,人群的情緒更加激動,根本不聽張遠的解釋。
有人甚至開始向衙役投擲石塊和雜物,場面一度失控。
張遠意識到,事情遠比他想象的複雜。
他立刻命令衙役保護百姓安全,同時,他決定深入人群,瞭解事情的真相。
他撥開人群,走到一個年邁的漁夫面前,和藹地問道:“老人家,您能告訴我,新政策究竟是如何損害了你們的利益嗎?”
老漁夫指著不遠處碼頭上堆積如山的貨物,悲憤地說道:“大人,您看看,這些都是我們辛苦捕撈的海貨,可是現在,我們卻賣不出去了!新政策規定,所有海貨都要經過官府的檢驗和登記,才能進行交易。可是,官府的辦事效率太慢了,我們的海貨都堆積在這裡腐爛了,我們損失慘重啊!”
張遠恍然大悟,原來問題出在這裡。
他推行的新政策,雖然杜絕了貪腐,但也增加了交易的環節,影響了百姓的生計。
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