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得飛向身後另外一騎,寒冬臘月下,高寶一抹臉上汙血,只覺渾身熱氣騰騰,口中大喝連連。
“哈哈,過癮,過癮。”
“不夠,再來啊!”
兩腿使勁一夾馬肚,胯下戰馬吃痛,邁開蹄子向前跑去,馬槊如同輕若無物一般,手上連連發力,揮舞著馬刀而來的幾個牧民沾著就既殘,碰著就死。
更有甚者,馬槊劃過腰腹,肚中肥腸順著傷口流得滿地,那人急忙伸手塞回腹內,還未塞回幾條就倒在地上,不知生死。
站在周圍的牧民面色大駭,哪還顧得上前,,面色猶豫間,高寶口中一聲大叱:“滾開!”
幾人如夢方醒,轟然如鳥獸般散去,一時間竟如入無人之境。
另外一頭,瞧見東邊火起,早就埋伏在聚落西側的劉破奴和陳寬不再等待,拍馬往內衝去。
兩人沿著主幹道一邊放火,一邊用鮮卑語邊喊邊往前衝去:“頭人死了,外面全是漢人,跑啊,再不跑就被漢人圍住了。”
不消一會兒,兩人縱馬來到馬廄附近,幾騎一身漢軍打扮的鮮卑精騎頂胄著甲,一邊示警,一邊打著唿哨,手中馬刀打著圈圈做勢左劈右砍,吸引住了劉破奴的注意力。
劉破奴輕聲一笑:“嘿!”手中長矛可不慣他,長矛舞得密不透風,那精騎反而不懼,臉上大喜,手中馬繩一拉,原來是虛晃一刀。
旁邊一騎縱馬而來,刺斜裡一刀朝著劉破奴胯下戰馬劈頭砍去。
如今舊力已去,新力未生,劉破奴急的汗都下來了,還不待拔出腰間環首刀,馬刀已至眼前,場面一時間萬分危急。
“他母的!”
就在這電光火石間,只見旁邊空隙裡架過一隻長鈹*。
------
1.長鈹是一種刃部狹長而扁平,與短劍類似,後部有細長的扁鋌的刺擊兵器,廣泛用於春秋到漢代的軍隊中。
北方的秦、燕、三晉地區多用鋌裝鈹,又稱劍式鈹,而南方多用銎裝鈹,又稱矛式鈹。
例如春秋時期著名的吳王夫差矛就是銎裝鈹。國內曾經出土過一柄戰國時期的鈹,長162cm,刃長33cm,鐏長8cm,漢代的鈹比前代的鈹更長些,而且換成了鐵製的鈹頭,更加鋒利。
徐州博物館裡也館藏有西漢楚王墓裡的鈹頭。
在郭璞所注的《方言》中也有記載,江東地區把大矛稱為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