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你希望我們能在何時到達西河大嶺的北麓呢(1 / 2)

說到這裡,黃昭頓了頓,又舉例道,

“假設咱們要逆風航行100海里,”

“如果風向與航線的夾角為120度,可能需要航行150海里左右,航程增加五成左右。”

“如果風向與航線的夾角為150度,可能需要航行200海里左右,航程增加一倍左右。”

說到這裡,他忽然話鋒一轉,

“不過戧風效能好的船和駕駛技術高的船員,可以把夾角控制在儘可能小的範圍內,確保航程不會增加太多。”

黃昭舉例時用到了“海里”,說明他已經受到歐洲航海知識的影響。

中國古代航海一般是用“更路法”記錄里程,基本單位叫做“更”。

一更,是在順風張帆的情況下,航行一更時間的行程,約為六十里左右。

作為時間單位,一更對應的時間大致是戌時初刻到亥時初刻,時長大約為2小時。

不過具體裡數值在不同時期和地域可能有一定差異。

這個跟1海里的具體數值也是一樣的,

現代1海里與17世紀的1海里就存在一定的差異。

聽了黃昭的解釋,李國助低著頭,悶不吭聲地在甲板上來回踱步起來。

他在仔細衡量這支船隊逆風航行的能力,估算船隊能否在三月上旬到達尚塔爾群島。

首先斯庫納帆船和老閘船都是專為近海航行而設計的船型,

都很適合這次沿錫霍特山脈東麓海岸北上的航行。

說到戧風效能,兩種船型也都是比較優越的。

這主要體現在帆裝和船體結構之上。

帆裝設計方面,

斯庫納帆船所有桅杆均掛縱帆,前桅較主桅小,

前桅可張掛一面或多面三角帆或百慕連帆,

兩根桅杆上一般是斜桁帆,還有兩個或多個船首斜帆。

這種帆裝使帆船在戧風行駛時,能更有效地利用風力,

透過靈活調整帆的角度,讓風從側面推動帆船前進。

老閘船採用中式帆裝索具,結構相對簡單。

其帆面通常較大,形狀適合利用風力,且能透過調整帆的角度和繩索控制來戧風行駛。

部分老閘船在中式硬帆之外還可能增加西式軟帆,進一步提高航行效率。

不過,中式帆裝、索具的綜合效能稍遜於西式帆裝。

船體結構方面,

斯庫納帆船船體通常較為修長,水線面係數相對較小,在水中受到的阻力較小。

尤其是逆風行駛時,能更輕鬆地破浪前進,減少風對船體的橫向壓力,保持較好的航向穩定性,從而提高戧風效能。

其船首一般較為尖銳,能夠更好地劈開波浪,降低風阻,使帆船在戧風時更加順暢。

老閘船船體水上部分更接近於廣船,採用較為低矮的幹舷。

這種設計可以減少風對船身的阻力,使船隻在戧風時更加穩定,有利於發揮其帆裝的效能。

操作效能方面,

斯庫納帆船帆裝的設計使其在操作上更加靈活,船員可以相對輕鬆地調整各個帆的角度,以適應不同的風向和風力變化。

而且修長的船體和尖銳的船首也使得斯庫納帆船在轉向時更加靈活,能夠更快速地改變航向,在戧風航行中更好地選擇有利的路線。

老閘船雖然可以透過調整帆索來適應戧風,但整體操作的靈活性還是稍遜於斯庫納帆船,

畢竟中式帆裝索具在調整時需要更多的人力和經驗。

且老閘船的船體結構相對較為傳統,在轉向和調整航向上不如斯庫納帆船敏捷。

總體而言,斯庫納帆船在帆裝設計、船體結構和操作靈活性方面都更有利於戧風航行。

其戧風效能相對老閘船更為出色。

不過,老閘船在特定的水域和環境下,也能憑藉自身的特點和優勢進行有效的戧風行駛。

特別是在海況複雜的近岸航行中,表現未必會不如斯庫納帆船。

至於船員的操船水平那就更沒得說了,三艘船上的船員絕對都是經驗豐富的老水手。

錫霍特山脈東麓由南向北大約三分之二的長度都是偏向東北方向的,只是越往北海岸走向就越偏北。

所以這一段航線與風向的夾角不太可能超過120度,戧風航行不會增加多少航程。

然而等走完這段航程以後,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