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永明學宮(1 / 2)

“誒,小少爺,你去哪?”

沒走出幾步,李國助就聽到身後傳來趙貞雅的聲音。

李國助愣了一下,像是才發現趙貞雅在自己身邊。

“找人。”

但他並沒有回頭,只是淡淡地應了一聲,便繼續邁步走去。

趙貞雅和金順姬只得小跑跟上。

其實今天要塞裡有頭臉,或者與要走之人相熟的人都有來到碼頭送行。

只是99%的人在船剛駛出金角灣口時,就幾乎是一鬨而散了。

因為心裡惦記著給蒸汽機設計冷凝器,廉司南基本上是走的最早的一個。

只有李國助依依不捨,又跑到要塞西北角的稜堡上目送三條船遠去。

趙貞雅和金順姬原本是過來送虞明珠的。

但作為李國助的貼身丫鬟,她倆也不便擅自離開,只好跟著李國助來到城上。

現在又不得不跟著李國助去找人。

李國助一下城,就徑直來到位於永明要塞中部的一座宏偉的建築之下。

從外面看,這是一座形如希臘神廟式的建築,只是南北兩端各有一座塔樓聳立在頂部。

南端的是一座方形尖頂塔樓,北端的是一座八角圓頂塔樓,前者比後者要高大不少。

這座建築的位置和規模使它成了永明要塞裡的地標性建築。

它在南北方向上,正好位於永明要塞的中間,

但在東西方向上,則略微偏西,恰好位於永明要塞南北中軸大道的西側,

與永明要塞的官邸,也就是李旦父子居住的那幢樓房之間相隔百餘米。

而在百餘米的空間內,還有五幢排列緊湊的小型樓房。

七座建築在永明要塞西側共同組成了一片建築群。

實際上,這裡正是永明要塞,乃至未來整個永明城的行政區。

而那座頂上有兩座塔樓的宏偉建築,是永明要塞中最晚完工的一座大型木構建築。

從其建築形式和位置來看,它應該是一座宗教建築。

如果永明要塞是某個歐洲國家所建,那這座建築就必是教堂無疑。

但永明要塞是中國人所建,所以這座建築即便是宗教建築,也不可能是教堂。

實際上它現在的名字,叫做永明學宮,是永明學會的集會和教學場所。

在永明學會成立之前,這幢建築其實就已經完工了。

這就說明,李國助在設計這幢建築的時候,

要麼就是為永明學會而建,要麼是有別的用處,要麼就是壓根沒考慮用途。

然而永明要塞內的空間其實並不算大,

再加上為了防範建奴和鞏固地盤,急需加強防禦。

所以其外圍防禦工事的建造、維護和改建才應該是第一位的。

至於其內部的建築,只需先用木構建築滿足基礎需要即可。

比如水井、糧倉、醫院、兵舍、校場、彈藥庫就是最基礎的建築。

這些建成以後,可以酌情建兵工廠,最後才應該是行政區。

甚至兵工廠和行政區都可以暫時不建,而是直接開始改造木製城牆,

爭取以最快的速度將其改建成磚石複合,或夯土包磚等更堅固的結構。

總而言之,要塞內部的建築在設計的時候就應該考慮好用途。

而不應該在建成以後隨意更改用途。

至於在設計階段連用途都不考慮,就更是不可取了。

之所以要在改造城牆之前建造行政區和兵工廠,主要是因為人手不夠。

要快速改造城牆,起碼得有三千勞工。

至於這幢建築,李國助在設計它的時候,還真就是沒考慮用途。

這主要是因為,他在設計永明要塞的時候,

幾乎在所有方面都是以俄羅斯建於18世紀初的彼得保羅要塞為藍本的。

他認為歐洲人對稜堡內部的空間規劃是最合理的,畢竟這就是人家搞出來的玩意。

但他卻忽視了一點,就是歐洲人對宗教的狂熱。

儘管從軍事用途上來看,教堂並不是必須的,至少應該是優先度最低的建築。

但歐洲人建要塞,卻往往都會優先建教堂。

所以當李國助意識到這幢建築沒有必要時,已經晚了,建築都快要落成了。

幸好他後來想到了要成立永明學會,這座建築便順理成章的成了永明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