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他們終究沒能逃出皇太極的魔掌。
叛逃發生後,崇德三年(1638年)三月,清政府勒令朝鮮:
“極東居民慶河昌及其子其囉、只屯阿等判據熊島,不肯進貢,”
“其地近朝鮮地慶興府,著發舟師一千,攻取熊島。”
這裡的“慶河昌”就是“加哈禪”,屬於同音異譯的現象。
熊島又叫勒富島,“勒富”就是滿語“熊”的意思。
現代學術界,對於勒富島的具體位置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有說是今俄羅斯濱海邊疆區海參崴南大彼得灣中之魯斯基島。
也有說是海參崴南大約2公里外的俄羅斯島。
還有說是海參崴東側,烏蘇裡灣東岸福基諾地區的阿斯科爾德島。
李國助過來這大半年,也向北邊沿海地區的庫爾喀人打聽過這個問題,
最後確定勒富島,就是阿斯科爾德島的舊稱。
別看這座島不大,上面卻擁有豐富的金礦。
所以李國助對這座島非常重視。
將來,永明城邦要建立貨幣體系的時候,肯定要開採這座島上的金礦,用於鑄造金幣。
且說朝鮮在崇禎九年(1636年)第二次遭受滿清入侵後,名義上已臣服大清。
所以在接到皇太極的敕令後,
朝鮮立即自西水羅以水軍500進圍熊島,擒獲為首者慶河昌父子兄弟從人並十口。
崇德四年(1639年)閏正月,
清兵又親自出徵庫爾喀部落,收捕其餘叛逃者,及諸島未歸順部落五百餘口,
大部就地安置於巖杵河,僅攜回44名壯丁補充各旗披甲之缺額者,另有家屬115口。
皇太極時代三次徵庫爾喀,總計內遷壯丁544名,加上家口估計有1800多人。
與努爾哈赤時代不同的是,皇太極時代就地編戶者較多,內遷者較少。
這可能是因為庫爾喀人已經被他們擄掠的沒有多少油水可榨了。
也可能是加哈禪叛逃事件,讓皇太極意識到不能對庫爾喀人逼迫太甚的緣故。
不過加哈禪叛逃事件,讓李國助看到的,卻是庫爾喀人並非真心臣服於滿清。
而且南海邊地一直都是庫爾喀人的世居之地,也是明朝喜樂溫河衛的轄地。
歷代庫爾喀人首領都兼任喜樂溫河衛的指揮、千戶、百戶等官職。
此外,庫爾喀人還有“水野人”之稱,是東北亞地區最熟悉水性的民族。
說不定會是相當不錯的海軍兵員。
所以李國助非常願意拉攏他們。
有野豬皮和皇太極的前車之鑑,李國助肯定不會強迫庫爾喀人歸附。
至於具體要怎麼做,他還沒有考慮清楚。
或者把未來永明城邦的漁業交給他們經營,會是個不錯的拉攏手段。
此外,加哈禪既然是在1638年左右擔任庫雅喇部的首領,
那麼現任庫雅喇首領大機率不會是他。
而李國助前世看過的相關資料裡,似乎也沒再提及明末時期,庫雅喇部的其他首領。
所以他才會讓趙貞雅問加哈禪,他們部落的現任首領是誰,有沒有在商隊裡。
如果在,他肯定要趁機跟對方談一些合作事宜。
趙貞雅把李國助的話翻譯給加哈禪聽,對方很快就回話了。
趙貞雅聽完後,對李國助道:“他們的首領叫雄道阿,並不在商隊裡。”
李國助沉吟片刻,抬頭道:“你問他跟雄道阿是什麼關係?”
趙貞雅立即用朝鮮話如此詢問城下的加哈禪。
等加哈禪回答後,她又對李國助道:“他說,他跟雄道阿沒什麼關係。”
沒什麼關係還能繼承酋長之位?
難不成還是禪讓的?
八成是怕我們抓了他,拿他要挾雄道阿吧……
想到這裡,李國助又對趙貞雅道:
“你再問問他們,是怎麼知道我們這裡的。”
既然庫雅喇人能專程找到這裡來,就說明永明要塞的存在已經暴露了。
庫雅喇人住的離朝鮮那麼近,甚至有些就在朝鮮境內居住。
那麼朝鮮應該也已經知道永明要塞的存在了。
李國助倒不怕朝鮮現在能把永明要塞怎麼樣。
他只是一時想不通,他們是怎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