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助好奇地哦了一聲,連忙開啟包檢視,卻見裡面裝著一疊紙。
他取出那疊紙來一看,頓時就被吸引住了。
看了幾張後,他激動地抬頭道:“這、這是荷蘭風車的圖紙!”
考克斯含笑點頭:
“沒錯,風車可以有效利用沿海地區的風力,提高生產效率。”
“它用途廣泛,可在磨坊、油坊、鋸木廠、造船廠、造紙廠中代替大量的人力,”
“還能用於排水和灌溉,在農業生產中大量代替人力和畜力。”
“等永明城邦有了毛紡業以後,我們還可以用風車壓滾毛氈和毛呢,”
“使它們更加緊實平整,提高質量和保暖效能。”
“總之,風車可以幫助我們大大提升開發南海邊地的速度。”
李國助當然知道風車對於工業發展的意義。
在第一次工業革命之前,由於荷蘭擁有眾多風車,
加上其提供的大規模機械動力遠超人力,以至北歐和波羅的海沿岸各國的木材、
德國的大麻子和亞麻子、印度和東南亞的肉桂和胡椒等各種原料,
都從各路水道運來荷蘭進行加工。
這幫助荷蘭一度成為歐洲原材料的加工和轉運中心。
荷蘭能在17世紀強勢崛起,風車提供的穩定動力可謂是功不可沒。
在工業革命之前,能夠遠超人力和畜力的動力機械就只有水車和風車。
南海邊地雖然河流眾多,但冬季氣候寒冷,河面基本都會結冰,導致水力裝置停擺。
但風車卻不受限制,可以全年提供穩定的動力。
所以風車也可以使南海邊地的工業在冬季依然能夠創造價值。
南海邊地在某些方面與荷蘭也有相似之處,
只要能擁有數量眾多的風車,永明城邦就可以成為環日本海海經濟圈的原材料加工和轉運中心。
到時候,朝鮮和日本的麵粉、油料、香料、藥材、木材等原材料可能都要透過海路,運來南海邊地進行加工。
一想到這些,李國助就愛死了這份禮物。
他激動地道:
“謝謝老師,謝謝考克斯先生!”
“這真是一件價值連城的禮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