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小的名叫郭懷一(2 / 2)

完全供得起千餘株番麥的需求。”

“綜上所述,這一畝番麥能有這樣的產量也在情理之中。”

“我很好奇,究竟是誰想到這樣種番麥的?”

李國助含笑點頭:

“就是因為考慮到了你說的這幾個因素,再加上這一帶容易獲得鳥糞做肥料,”

“所以我總共讓人在這畝地裡種了1千株番麥。”

現代,在化肥和育種技術的共同作用下,玉米的種植密度可以達到每畝2800~6000株。

一個穿越者如果沒有研究過糧食畝產量的發展歷程,

那麼就很可能想當然地用現代經驗去指導古代的玉米種植。

則其結果就算不是災難性的,也不可能在產量上取得劃時代的突破。

幸好李國助在前世研究過玉米在中國的種植歷史。

所以他知道,在這個化肥還沒有發明,玉米的品種也沒有得到充分改良的時代,

要想顯著提高玉米的產量,就不能把主意全部打在提高種植密度之上。

因此在種植密度上,他並沒有參考現代,而是參考了清代中期。

那時,正是中國人口暴漲的時期,為了緩解人口壓力,清政府開始大力推廣玉米種植。

恰好那時,玉米的種植面積相比明朝已經有所擴大,種植經驗也有了一定的積累。

因此玉米種植密度有所提高,達到了每畝1000~1200株。

這使其畝產量也相應提高,普遍達到了100~300斤。

在南方一些水熱條件較好的地方,畝產量還可能會突破300斤。

不過即使在那個時期,玉米仍然是主要被種植在山區之中較高的山地上。

所以當李國助在山間低地剛開墾出來的黑土地上種植玉米時,

他只是用了清代的最低種植密度,就能在產量上達到清代最高值的將近2倍。

卻說郭懷一聽了李國助的話,不由一怔,同時瞪大了眼睛。

片刻之後,他慌忙對李國助作揖道:

“恕小的有眼不識泰山!小少爺哪裡是不通農事,簡直是個農學專家啊!”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