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立井井筒施工中,不需要臨時支護的作業方式主要是短段掘砌單行作業以及在某些條件下的混合作業。以下是關於這兩種作業方式的簡要說明:
短段掘砌單行作業:這種作業方式通常是在較小的段高內(如2~5m,通常與模板高度一致)進行掘進和砌壁工作。由於段高較短,掘進後可以立即進行永久支護,因此往往不需要額外的臨時支護。在砌壁時,立模、穩模和澆灌混凝土等工序都在浮矸上進行。
混合作業(在特定條件下):混合作業是掘、砌工序在時間上有部分平行進行的一種作業方式。它不同於單行作業和平行作業,而是在向模板澆灌混凝土達一定高度時(如1m左右),同時進行裝巖出渣等掘進工作。待井壁澆築完成後,掘進工作又轉為單獨進行。在某些特定的施工條件和工藝要求下,如果掘砌能夠緊密配合且段高控制得當,也可能不需要臨時支護。但需要注意的是,這並非混合作業的普遍情況,是否需要臨時支護還需根據具體施工條件來判斷。
總的來說,在立井井筒施工中選擇何種作業方式需要綜合考慮多種因素,包括地質條件、施工工藝、裝置狀況以及施工安全等。在實際操作中,應嚴格按照施工圖紙和技術規範進行施工,確保工程質量和施工安全。
短段掘砌單行作業在立井井筒施工中的具體流程如下:
一、準備工作
在進行短段掘砌單行作業前,需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這包括檢查井筒的施工裝置是否完好、施工材料是否齊全、施工人員是否已經到位等。同時,還需要根據施工圖紙和設計要求,確定好掘進和砌築的段高以及永久支護的方式和材料。
二、掘進工作
定位與打眼:首先,需要在井筒工作面進行準確的定位,然後按照設計要求進行打眼工作。打眼的數量和位置要根據岩石的性質和施工要求進行確定,以確保掘進工作的順利進行。
爆破:完成打眼工作後,進行爆破作業。爆破的引數(如炸藥量、雷管數量等)需要根據岩石的硬度和厚度進行合理選擇,以保證爆破效果和安全性。
出渣:爆破完成後,需要及時將井筒內的巖渣清理乾淨,為後續的砌築工作做好準備。出渣時需要注意安全,避免對井筒和裝置造成損壞。
三、砌築工作
立模與穩模:在清理完巖渣後,需要立即進行立模和穩模工作。模板的高度應與掘進段高一致,通常控制在2~4米範圍內。立模時要確保模板的位置準確、穩定可靠,以便進行後續的混凝土澆灌工作。
澆灌混凝土:模板立好後,就可以進行混凝土的澆灌工作了。澆灌時需要控制好混凝土的配比和質量,確保其滿足設計要求。同時,還需要注意澆灌的速度和均勻性,以避免出現漏漿或氣泡等問題。
養護:混凝土澆灌完成後,需要進行一段時間的養護工作。養護期間要保持井筒內的溫度和溼度適宜,以促進混凝土的硬化和強度的提高。
四、迴圈作業
完成一段井筒的掘砌工作後,就可以向下一段井筒進行施工了。此時需要重複上述的掘進和砌築工作流程,直至整個井筒工程全部完成。在迴圈作業過程中,需要注意各道工序之間的銜接和配合,以確保施工進度和質量。
總的來說,短段掘砌單行作業具有工序單一、管理方便等優點,適用於湧水量較小的各種不同井徑、深度和圍巖條件下的井筒施工。在施工過程中,需要嚴格控制各道工序的質量和進度,以確保整個井筒工程的順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