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那些土地寬廣者,則有能力行賄或策劃陰謀詭計,將責任轉嫁他人。有的田並未增加,卻因人為因素,造成了私人利益膨脹。”
“結果便是小戶人家雖然田地沒變,負擔卻日益沉重。”
“然而,得益於大多數州縣的全面測量工作,揭露了很多豪強隱藏的土地,使得朝廷登記的耕地大幅增加。”
“在萬曆八年時,整個帝國共有田七百多萬頃,相比隆慶五年的記錄增長了二百多萬頃。”
“隨著可徵地的擴充,以及對貴胄及地主偷漏稅款行為的有效遏制,大明政府的土地稅收顯著提高。”
朱元璋興奮地說:“真乃英才!如此非凡之材實屬罕見!”
虛空中浮現的朱標同樣注視著張居正,語氣中透露出深深的欽佩:“這次變革必然觸及許多既得利益群體的利益。”
“但即便面對重重障礙,他也毫不退縮,勇往直前,確實讓人敬佩。”
朱標附和道:“沒錯,他這樣的舉措肯定會讓士大夫階層、官僚體系、地方豪族乃至功臣們都感到極大的損失,他們一定會怨恨不已。”
“我自問若是身居其位,恐怕不會有那樣的魄力去執行。”
“歷史上的改革者們結局大多不盡如人意。”
“無論是春秋戰國時的商鞅、還是宋代范仲淹等人,幾乎無人倖免慘淡收場的命運。”
“而作為天資超群之人,他怎麼可能不知道這些史實,”
“但卻仍舊毅然決然前行。”
“所有努力皆是為了大明與百姓之福祉,而非個人私利。”
“倘若他無絲毫缺點的話,簡直可以媲美古代聖賢了!”
這時,
張北玄忽然嘆了口氣,遺憾地說道:“可悲啊,這位為大明朝做出巨大貢獻的第一大臣,到頭來竟然沒有一個好的下場。”
“萬曆十年六月,曾任太師及太子太師、吏部尚書及中極殿大學士職位的張居正因病逝世,神宗特為此停止早朝並追贈諡號‘文忠’。”
“而在張居正離世後的短短四日內,御史雷士幀等七名諫官聯合起來抨擊潘晟的行為得到皇帝認可,命其辭職回鄉。”
“鑑於潘曾為張生前所推薦人選,此次變動實際上標誌著後者已失勢。此後反對派紛紛將矛頭對準逝者。”
“最終皇帝下令沒收張家財產,並剝奪全部封賞物品,將其一生榮光盡毀。”
“同時一度計劃開棺戮屍以示懲罰。親屬則遭到飢餓或流亡各地,直到輿論壓力迫使皇上下令停止更進一步侵害行為為止。”
“當年張居正當政時所用的一眾下屬也被迫害或罷免;”
“那兩條曾經有效的施政措施也在保守勢力圍攻之下徹底淪為擺設。”
得知這一切後,朱元璋頓時怒火中燒,雙眼瞪得猶如銅鈴。
\"你說什麼?\"
\"‘一條鞭法’和‘考成法’居然被廢止了嗎?\"
“多麼有益的制度,每年給大明帶來的財政收入何其巨大,居然就這麼沒了?”
“誰廢除的?真是糊塗透頂!不把他狠狠教訓一頓,咱就不叫朱元璋!”
朱元璋捲起袖子,氣得直喘粗氣。
這些不爭氣的後輩,真是快要讓他氣炸了肺,
朱標跟朱棣的面色同樣顯得非常難看。
只要不是蠢人,都能察覺這兩個策略所帶來的益處。
但後來的君主卻還是將這兩項有利於大明和百姓的政策徹底廢止,
這就說明,那位後來的君王根本不在乎朝廷與民間疾苦,他只在意自己的安逸生活!
這樣的皇帝,實在對不起朱家的姓氏,更愧為大明的帝王!
張北玄答道:
“清算張居正的是朱翊鈞,年號萬曆,他是嘉靖皇帝的孫子。”
朱元璋面沉如水,“荒唐透頂!這一對爺孫,沒一個有出息的。今天咱非好好教育他們一番不可。”
此刻,
乾清宮中,
一縷輕吟低語在眾人的耳畔響起。
“求仙問道,天下之廣!”
這一聲響,讓所有內閣大臣連忙匍匐於地。
一位瘦削男子身著淡青道袍自後方步出。
這便是嘉靖帝朱厚熜。
“都起身吧。”
嘉靖帝輕輕抬手示意,在所有人最前方站定,一臉淡定地掌控著整個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