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趙高的下場顯得太過輕易,但滅其九族也算是一種嚴厲的報復了。
提到李斯和胡亥所受到的待遇,更讓人大感妙不可言。
既然他們貪戀權位財富,
那就徹底奪去這一切榮華富貴,
令他們在底層永遠掙扎無法翻身。
唯有如此,才稱得上最佳懲戒方式!
“老朱啊,你這番話未免也太殘忍了些,在我所在的時代裡,最信任的人們紛紛背叛了朕,令朕深感心寒。”嬴政無奈而苦笑。
朱元璋卻一臉不以為然地說:“難道你能怪誰呢?說到底還是識人之明不夠啊。”
聞言,旁邊的朱棣低聲嘀咕了一句:“父皇,人家現在很難過,你何必還要戳人家痛處?”
對此,朱元璋並未在意,
“難道我說得不對嗎?換做是在咱執政之時,像趙高、胡亥等人絕不可能逍遙法外超過一月。”
“你就吹牛吧,有誰能跟你的做法相比?”嬴政笑著調侃道。
朱棣立刻接過話頭認真補充道:“始皇帝,請別誤會。其實我的父王治國的確有非凡之處。”
“僅幾年間便清除了數萬名腐敗官員。我們時代也有類似李斯般的重臣,儘管為人低調但仍難逃法網。”
“並且,父王藉此機會徹底根除了舊朝遺老的影響,手段之堅決堪稱血腥慘烈……”
聽完關於朱元璋的事蹟後,嬴政震驚不已並疑惑地問:“剷除數萬官員竟還能保持社會秩序穩定? 那豈不是被後人唾棄為冷血帝王?”
“正相反,”張北玄搖搖頭笑道,“事實表明,在後代人們心目中,這位老人家依舊深受尊敬甚至崇拜。”
“反而陛下你,雖不曾害死任何一個開國功臣,千年之後卻被扣上了殘暴無情的標籤。”
聽到這裡,嬴政一時無言以對。
怎麼也想不到自己手下留情,結局卻這般淒涼;
倒是那位殺人如麻者竟能得到廣泛讚譽……
差距實在太大。
長久沉默後,嬴政嘆了口氣自嘲般說:“看樣子,朕還不如你這位洪武爺,英明果斷呀。”
“哪裡哪裡!”朱元璋臉紅了起來,“始皇帝不必妄自菲薄。所謂評價不過勝利者書寫的偏見而已。”
“秦朝短暫覆滅導致無人為它正名,因此名聲受損亦屬常理之內。”
“沒錯。”張北玄點頭附議,“確實,政權更迭頻繁,加上繼任者長期統治,使得前任王朝的歷史地位,往往被有意貶抑。”
“尤其當新建立的大漢政權,持續四百年之後,大秦及你的聲譽,自然而然就被抹黑了。”
聞言,嬴政瞪大眼睛難以置信地盯著張北玄。
有小黑子是吧?
“一個持續四百年的朝代?在大秦之後,還真有這樣的政權嗎?”他眼中充滿了欽佩地問道。
自從瞭解到秦朝只傳兩代便滅亡後,始皇心中那滿腔抱負幾乎被澆滅了,
畢生勤勉不懈,最終卻只是換來了兩代人的江山。
反觀接續秦的下一個時代,則竟能夠長久維繫達四百年之久。
這一對比,讓贏政內心頗感失落!
朱元璋笑了笑:“老皇帝啊,張北玄講得沒錯,緊隨大秦而立的大漢王朝,其統治時長足足延續了四百年,真是令人讚歎。”
“即便咱的大明,也不過勉強維持近三百年光景而已。”
“唉,人與人之間的差別真是讓人無奈。”
談話接近尾聲時,朱元璋亦顯出些許無力感。
和秦皇一樣,他曾嘗試過各種辦法試圖讓自己的國家更長久地存續下去。
然而事實證明,
命運中有些事早已安排妥當,無論個人如何努力都無法改變歷史程序的方向。
但現在朱元璋已然釋懷。
他決定只管盡好人事,順應天意。
無論未來明朝能否長治久安,都不是他現在會過分強求的事情。
“不足三百年?”
聽到這兒,嬴政微微一笑回應道:“這樣已經算是很好了呀!總比僅僅兩代即覆更好。”
身旁,朱棣安慰般笑著補充道:
“陛下勿憂過多,在你干預後局勢已經發生巨大轉變,趙高、胡亥以及李斯等均已受懲,相信新局勢下秦國的命運也將有所改觀。”
對此觀點,嬴政帶著一絲希望點頭表示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