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此次事件, 朱元璋深刻體會到問題的嚴重性:“看來之前過於簡單化的打擊方式反而加劇了這種情況。”
朱元璋大吃一驚:“張北玄,真得感謝你,若不是你,我恐怕一直會被矇在鼓裡。”
“陛下,我不過是向陛下展示了一個故事而已。陛下無需感激我,我只是說了實話。”張北玄說道。
“陛下,我認為陛下應該加強對士紳階層的管控。這麼做既可以避免這種現象再次發生,還能防範更大的風險。”張北玄接著提議。
朱元璋輕輕點頭,“言之有理。”
這段期間,他一直在處理賑災及其他重要事宜,根本無暇顧及此事。
直到今天,在張北玄的提示下,才突然發現昔日平和寧靜的大明王朝似乎暗藏著許多不為人知的波瀾。
同時他也意識到,在大清存在的那些隱患也正悄悄地在這片土地上萌芽。
若不能及時採取行動加以解決的話,未來的局勢簡直不堪設想。
“你的忠告朕銘記於心,請放心吧。”見狀,張北玄點頭回應,並對皇帝能夠正確對待這件事抱有信心。
短暫沉思之後,朱元璋詢問張北玄,“對了,張北玄,適才那田文鏡所說的‘奉律令’具體是指哪項律例?”
“陛下所提到的,正是當前大清財政政策改革中的兩項核心內容——攤丁入畝與官員統一納糧制度。” 張北玄解釋道。
聽罷簡要說明,朱元璋滿臉震驚不已,“真是太神奇了,居然還有這樣一套方法存在!”
“大清歷經二百多年發展最佳化後,這些政策早已形成了一套成熟完備的體系。” 面對此情此景,儘管早有心理準備但朱元璋還是感到十分震撼。
“滿族人創立起來的國家都能夠成功實現這一目標,而我們卻毫無建樹,真是讓我頗感愧疚呀......”
另一邊,嘉慶帝正在御花園中享受著這份收穫季節帶來的快樂,因為今年國庫充盈。
此時王念孫也在其身旁隨侍左右,“天下承平百姓安居樂業都是陛下治理有方的結果啊,我代表黎民萬姓拜謝天恩浩蕩。”
見此情景,嘉慶帝連忙攙扶對方起身,笑道:“卿不必多禮,快起來吧。”
然後轉過身繼續問道,“那麼最近關於咱們大清朝財政制度改革進展如何?”
“據我瞭解,今年我國徵收到了接近四千七百萬兩白花花的銀子。除去按規定分配給地方上的部分外,尚剩餘超過六百多萬歸入了皇傢俬庫內。”
得知好訊息的嘉慶高興地表示:“總算沒枉費一番辛苦,我大清終於可以變得越來越強大啦!”
王念孫亦隨之附和道: “全仗皇上聖德,相信未來一定更美好!”
聽到馬屁精的誇讚語調後,這位至高無上的嘉慶微微一笑,“夠啦,別再恭維啦,說回正事吧。聽說此次改制相當順利,大家都樂意配合繳納相應的賦稅呢?”
“確實如此,不過商家們也提出建議希望能改用糧食等實物形式進行支付,即便出現虧損情況至少還可以儲存一部分資源。”
聞言嘉慶眉頭緊鎖反駁道:“哼,這幫奸商真是太貪圖小利了。如果用食物換取金銀財寶豈不是很虧?”
王念孫急忙勸說道:“陛下,你請放寬心,那些人肯定沒有膽量用糧食換取黃金的,因為糧價飛漲,沒有人能夠承擔得起這份重負。”
“嗯,他們大概最多會以布匹和絲綢來交易金銀財寶,這是他們僅有的獲利方式。至於糧食,則被視作了負擔。”
嘉慶皇帝盯著王念孫,言語間帶上了審察的語氣說:“愛卿王,朕覺得似乎你早有預見,知曉商賈們會有此舉,並且已經預備好了倉儲,以便待時機成熟之際售之,這種方法,人們稱之為‘空手取物’吧?”
“陛下眼光如炬!”王念孫行禮道,
“我確實考慮許久,特意安排了經驗豐富的人員負責倉庫運作,同時確保大量食品的安全儲存。只要商賈每隔幾日來取貨一次即可,這樣即使食品出現任何問題,也不致牽扯官方名聲。”
嘉慶皇讚賞地評價道:“很好,看來愛卿思考得很周密,朕果然沒看錯人。
\"謝陛下誇讚!\"
王念孫再次俯首答謝。
接著他進一步說道:“陛下,在我大清國內貿易繁榮雖是事實,卻依然難以解決饑民們的溫飽難題。目前民眾飢餓難耐,情況非常危急。如果陛下不採取緊急援助措施的話,恐怕會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