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向陽能和張向南關係這麼好,那肯定是性格相近,意氣相投的。
浮誇風張向陽十分看不慣,要不是為了鄉親們,他早就不伺候著了。
這兩年,但凡餓死人多的生產隊,都是報產量報得太誇張的。
產量不是胡亂報的,你報多少產量,就要繳納相應比例的公糧。
很多生產隊交完了公糧,糧倉裡一粒糧食都不剩,糧倉裡的耗子都含淚跑了。
老百姓辛苦一年,一粒糧食也分不到,別說草根樹皮了,有些地方都開始吃土了。
觀音土能讓人有飽腹感,可這玩意根本就拉不出來,老百姓一個個胳膊腿像麻桿一樣纖細,挺著一個大肚子直到死亡。
“你彆著急,等秋收結束開會時,我跟你一起去。
我倒要看看,他們能報多少產量,我要問問公社的領導,他們還有沒有最基本的常識。”
張向南的眉頭,皺成了一個川字。
種地的老百姓沒有糧食吃,這是一件多麼可悲的事情。
“爹,這件事是大勢所趨,不是一兩個人可以改變的。”
浮誇風的形成,前世的張曙光還真的瞭解過。
主因就是瞎指揮的領導作風,提出的口號“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本就是一個極其不負責任的口號。
官老爺們一是脫離實際,不調查研究;二是主觀武斷,自以為是;三是貪多、求大、圖快。
上面天天讓彙報,要數字,種了多少,產了多少,天天統計,天天上報。
你瞎指揮,我就亂報,結果就浮誇起來了。
現在上面已經注意到了,這種病態的攀比是一種錯誤,明年這種情況就會得到極大的遏制。
“其他地方我管不了,可我的家鄉,我總要說一句話吧?”
大兒子明顯是讓自己明哲保身,這一點張向南很不認同。
“我不是這個意思,您想去也行,只是說話儘量不要太強硬,最好委婉一些。
如果鬧得太僵。您的假期結束了還要回去,他們肯定要給我大爺穿小鞋。”
張曙光也理解父親的憤怒,他在部隊多年,眼裡非黑即白,正義感爆棚,政治覺悟卻差點意思。
“我知道,我過去並不一定要說話,就是給你大爺壯壯膽子,如實彙報產量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