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巧珍拉著兩個外孫子,一口氣徑直走到家。
要不說在農村,人多勢力就大呢,哪怕有原主的記憶,當他親眼看到姥姥家,還是忍不住會讚歎一聲。
倒不是姥姥家的房子有多好,六十年代的普通農戶家庭,普遍都是石頭或者大個青磚打基礎,土坯做牆,姥姥家也不例外,
姥姥家突出的就是一個大,光房子就有好幾排。
姥姥姥爺處事公正,對四個兒媳婦同樣看待,也從不重男輕女,孫子孫女都一樣看待,所以哪怕大舅家的大表哥都娶媳婦了,整個大家庭依舊沒有分家。
四個兒媳婦兩人一組,輪班做飯,家裡的大鐵鍋,哪怕前兩年大鍊鋼鐵,姥姥家都沒有上交。
當然,不是公然抗拒政策,而是姥姥家還有一個祖傳的營生,磨豆腐。
家裡的石磨,還有大鐵鍋,是從事生產的工具,當時大隊部也就沒有強行收走。
“金娣,慧霞,你們的大外甥來了,趕緊出來做點野菜糊糊。”
一進門,胡巧珍就衝著屋裡喊道。
“呀!是大外甥和二外甥來了?你們娘和妹妹呢?怎麼沒有一起來?”
老太太話音剛落,大妗和三妗就笑吟吟的從西廂房裡走了出來。
“大妗,三妗,你們快別忙活了,我們真的吃過飯了。”
張曙光趕緊拉住她們,不讓他們進廚房做飯。
“真的?小光,到姥姥家跟自己家一個樣,不用客氣,客氣餓的都是你們自己。”
三妗心直口快,懷疑的看著兄弟倆,她知道,自從妹夫出事以後,妹妹一家過得不太好。
“真的,昨天我在山上挖了一個陷阱,今天早上去看,居然抓到一頭野豬,我娘之所以沒來就是在家煮肉呢。”
張曙光說著話,掀開了揹簍裡的野菜,露出了裡面的野豬肉。
“還真是豬肉,我大外孫真是好本事,比你那幾個舅舅和表哥可強多了。
天天吵著要上山打獵,要讓老孃吃肉,口號喊得震天響,結果一根兔子毛也沒給老孃帶回來。”
家裡都半年沒見過葷腥了,胡巧珍一看到肉就激動了。
“老婆子你小點聲,老三家的,趕緊把門關上。”
蘇家和老張家不同,蘇家周圍可是都有鄰居的。
不患寡而患不均,說好的共產主義,大家都餓著肚子,你家裡居然有肉吃,難免會有人嫉妒。
“姥姥姥爺,我大哥可厲害了。”
小傢伙終於找到了插話的機會。
“是挺厲害,野豬都能抓到。”
小外孫的話,胡巧珍非常認同。
“姥姥,我也是運氣好,進山挖了幾個陷阱,這頭傻豬就自己撞進來了。”
“運氣好也是本事,去山上挖陷阱的多了去了。
你上後山看看,大坑套小坑,就像被轟炸過一樣,我也沒聽說誰抓到野豬了。”
誇外孫,老太太是認真的。
“娘,您這兩個外孫沒白疼,跑這麼老遠給您送肉來了。”
大兒媳婦姚金娣特別會說話,也知道老太太喜歡聽什麼。
“誰說不是呢,都是孝順孩子,你們哥倆下午在姥姥家吃飯,天黑了讓你舅舅送你們回去。”
果然,大兒媳一說這個,老太太更高興了。
“不了,姥姥,估計現在家裡的肉都已經下鍋了。”
自己有了系統,以後根本就不愁吃喝,張曙光不想分姥姥家的口糧。
以後等自己有了機會和理由,從空間裡多拿些東西過來,也要想辦法幫助一下姥爺一家。
等姥姥一家日子也過好了,在這裡吃飯的機會多的是。
既然佔用了原主的身體,就要接納原主的一切。
姥姥一家對自己有恩,要還的。
“那怎麼能行呢?外孫子到姥姥家來,總不能一頓飯都不吃吧。”
一向潑辣的胡巧珍,這時候也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
強行留兩個外孫在家吃飯吧,家裡也沒什麼拿得出手的東西,就這幾斤肉,還是外孫拿過來的。
自己家兒孫成群,一大家子二三十口子人,就算把肉一頓全吃了,一人也分不了幾口。
如果不留兩個外孫在家吃飯,作為孩子的姥姥。心裡屬實過意不去。
“行了老婆子,都是一家人,沒必要瞎客氣,今天閨女傢伙食好,咱們就彆強留他們哥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