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曾遷怒到爺爺奶奶身上,依然對他們兄妹三個疼愛有加。
“大外甥說得好,舅舅們沒白疼你,你娘也沒白遭這幾年罪。”
張曙光這麼一說,就更合幾個舅舅的胃口了,拉著他又喝了起來。
最後,還是姥姥胡巧珍把舅舅們罵了一頓,才算是勉強結束了這場酒局。
張曙光沒有厚此薄彼,在姥姥家也說了可以收購山貨的事情,姥姥一家聽了自然欣喜萬分。
解放前姥姥家就開始做豆腐,幾個舅舅也做過走街串巷的貨郎,骨子裡就有做生意的基因。
現在停掉豆腐坊,安心下地掙工分,也只是因為糧食短缺,豆子很難收購的原因。
聽到張曙光說,山貨可以換錢,也可以換糧食或者布料之類的東西,整個蘇家都在蠢蠢欲動,恨不得現在就進山。
喝完了酒,張曙光的腦袋昏昏沉沉的,在表哥床上睡了半下午才醒了酒。
張曙光起來的時候,姥爺和四個舅舅已經起來了,正在堂屋裡和娘說話。
弟弟妹妹不在姥姥家,跟著幾個表侄表侄女出去玩了。
六七十年代,不存在不放心孩子出去玩的情況。
能在孩子出門之前,交代一句別去河裡玩水,就算是細心的家長了。
“大外孫醒了?口渴了吧?趕緊過來喝口水。”
張曙光坐在姥姥身邊,端起一碗熱水,小口小口的喝著。
等弟弟妹妹玩得滿頭大汗的回來,太陽也快落山了,張曙光詢問了母親要不要現在回去。
“回什麼回?吃了晚飯再走。”
不等蘇紅開口,姥姥就攔了下來。
閨女好不容易來一趟,老兩口想要多留一會。
晚上,又炒了熊肉和雞蛋,還用山貨做了個湯,席面不比中午的差。
“姥姥,我們一共也沒拿多少肉,您留著慢慢吃就好,非要一天吃完啊?”
老蘇家人多,老兩口對所有兒孫都一視同仁,自然不會做出開小灶的事情。
兩頓飯,把張曙光帶來的熊肉給吃了個七七八八。
“讓你們把東西帶回去你們又不肯,索性咱家就改善一下伙食,敞開了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