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寨,位於陝北的戰略要衝,地勢險要,易守難攻。
其城牆高大厚實,四周設有了望塔與防禦工事,是朝廷在當地的重要軍事據點。
寨內約有住戶 3000 餘戶,人口眾多,街巷縱橫交錯。房屋建築風格粗樸堅實,多以木材與石塊為主要材料,屋頂的青瓦在陽光之下泛著幽冷的光。
寧寨的官軍約有八百之眾,軍容整肅,紀律嚴明。每日清晨,校場之上便響起陣陣操練之聲,士卒們或持長槍練習刺殺,或挽強弓演練射術,刀光劍影,喊聲震天。
其裝備頗為精良,將士多著皮甲,部分精銳身披鐵甲,刀槍鋒利,箭矢充足。
在山寨的中心位置,有一座宏偉的議事堂,此乃官軍將領商討軍機大事之處。
堂內戒備森嚴,常有重兵把守。周邊則是各類軍需庫房,儲存著大量的糧草、兵器與戰甲。
寧寨的水源來自後山的一處清泉,泉水經人工開鑿的溝渠引入寨內,於多處匯聚成井。
為防奸細投毒,每口井皆有專人看守,並設有嚴格的取水制度。
寨內的守備李金彪,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將領,在平常時期,寧寨猶如一座堅固的堡壘,守護著周邊地區的安寧。
張孟金深知,若想在這亂世中立足,必須擁有自己的地盤與足夠的資源。
寧寨,因其豐富的糧草儲備與重要的地理位置,成為了他的首要目標。
為了攻佔寧寨,張孟金進行了周密的部署。他先是利用赦書帶來的便利,率領部分親信靠近寧寨,以此麻痺寨內的守軍。
同時,他派出多批密探,混入寧寨周邊的村落與集市,詳細探查寧寨的兵力部署、城防弱點以及守軍的日常作息規律。
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探查後,張孟金思索道:寧寨的糧草雖豐,但大多囤積於幾處固定的倉庫,若能設法破壞其糧草儲備,必能亂其軍心。
且寨內雖有多處烽火臺用於示警,但相互之間的聯絡訊號似有規律可循,若能破解,或可趁虛而入。
再者,寧寨周邊山林茂密,若我軍能暗中潛伏其中,待夜色掩護,突襲寨門,亦有成功之可能。
尤其是探子彙報了一個關鍵資訊:寧寨的守軍每隔五日便會進行一次換崗,換崗時間通常在黎明時分,此時士兵們經過一夜的值守,身心疲憊,警惕性相對較低。
而且,寧寨的南門防守相對薄弱,因為其靠近一片山林,守軍認為敵軍難以在此處集結大規模兵力。
張孟金抓住這一戰機,迅速召集舊部,集結了一支數千人的隊伍。他將隊伍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由百餘名精銳士兵組成先鋒隊,負責在黎明換崗時突襲南門,開啟城門;
第二部分為主力部隊,在先鋒隊成功後迅速衝入寧寨,擴大戰果;第三部分則作為預備隊,埋伏在寧寨周邊的山林中,以備不時之需。
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張孟金率領著他的部隊悄悄地向寧寨進發。他們避開了朝廷的巡邏隊,沿著山間小路潛行,在黎明前抵達了寧寨南門附近的山林中。
此時,寧寨內的守軍絲毫沒有察覺到危險的臨近,依然按照往常的節奏進行著換崗準備。
隨著東方天空逐漸泛起魚肚白,寧寨的南門緩緩開啟,換崗計程車兵們打著哈欠,拖著疲憊的身軀走出城門。
就在這一瞬間,張孟金的先鋒隊如鬼魅般從山林中殺出,他們手持利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衝向城門。
守軍們被這突如其來的襲擊打得措手不及,一時間,喊殺聲、慘叫聲響徹清晨的寧靜。
先鋒隊計程車兵們個個奮勇當先,經過一番激烈的拼殺,他們成功地擊退了南門的守軍,控制了城門。
隨後,張孟金率領主力部隊如潮水般湧入寧寨。寨內的守軍雖然奮力抵抗,但在張孟金的猛烈攻擊下,逐漸陷入了困境。
守備李金彪在得知南門被攻破後,迅速組織剩餘的兵力進行反擊。他親自率領一隊士兵衝向敵軍,試圖奪回南門,切斷張孟金的退路。
然而,張孟金早有防備,他指揮主力部隊將守備的反擊部隊團團圍住,雙方展開了一場激烈的混戰。
在戰鬥的關鍵時刻,張孟金展現出了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能。他一面指揮部隊圍攻守備的反擊部隊,一面派出小股兵力襲擊寧寨內的糧倉、武器庫等重要設施,打亂了守軍的部署。
守備李金彪見大勢已去,仍拼死抵抗,但最終在亂軍之中被張孟金計程車兵活捉。
隨著守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