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朝廷(1 / 2)

御書房內,朱由檢眉頭緊鎖,如同一座沉重的山巒,他在御案前來回踱步,那急促的腳步聲在寂靜的房間裡迴盪,每一步彷彿都承載著整個王朝的憂慮與不安。

此時,內閣首輔範景文進宮求見。

他腳步匆匆,衣袂隨風而動,踏入御書房便毫不猶豫地拜倒在地。朝廷

額頭觸地發出沉悶的聲響:“陛下,陝西災情如火,臣等已多次奏請陛下開內庫賑災,此事宜早不宜遲啊。”

朱由檢面露難色,眼神中透著糾結與不捨:“範愛卿,內庫之銀亦有諸多用途,不可輕易動用。內庫之財需應對諸多緊急狀況,若今日為陝西傾盡所有,他日若遇外敵入侵,軍餉無著,或是宮城修繕無資,又該如何是好?”

範景文急道:“陛下,百姓已無生計,若不賑災,恐生大亂。如今陝西之地,易子而食者不在少數,慘狀令人不忍直視。若任由災情蔓延,一旦引發民變,盜賊蜂起,其禍亂將遠超想象,屆時必將危及大明根本,內庫之銀又何以為保?”

朱由檢冷哼一聲:“朝廷每年皆有賦稅撥往各地,怎會如此不堪?定是地方官員貪腐瀆職,致災情惡化。

朕聽聞地方官員中,有不少人在災年仍過著奢靡的生活,私吞救災物資,他們才是致使百姓受苦的罪魁禍首,朕當嚴查嚴懲,而非一味地從內庫支取錢財。”

這時,戶部尚書畢自嚴也趕來覲見。

他聽到朱由檢之言,忙道:“陛下,臣掌管戶部,深知其中詳情。陝西之地,連年大旱,土地顆粒無收,賦稅早已難以為繼,且救災所需銀糧數量巨大,非地方所能承擔,唯有陛下內庫可解燃眉之急。

臣已仔細核算過,按照當前的災情,即便只是勉強維持受災百姓的基本生存,每日所需的糧食數量都極為驚人,更別說還有安置流民、重建家園等諸多事務。

地方的賦稅早已在災年中斷,根本無力籌集如此龐大的賑災款項。”

朱由檢怒視畢自嚴:“朕之內庫,難道是取之不盡的嗎?爾等身為大臣,就不能想些別的法子?

難道除了掏空朕的內庫,就別無他途?朕聽聞有些富商巨賈,家中財富堆積如山,為何不去勸導他們捐出些錢糧來救災?”

範景文與畢自嚴對視一眼,皆從對方眼中看到了無奈與憂慮。

範景文苦勸:“陛下,如今已到生死存亡之際,若不救陝西百姓,盜賊之勢將愈演愈烈,到時危及大明根本。那些富商巨賈,雖有財富,但多為逐利之人,且朝廷並無強制其捐贈之法,他們又怎會輕易拿出錢財?

陛下若不施恩於百姓,百姓心中的怨恨只會越積越深,大明的根基將會動搖啊。”

朱由檢無奈嘆息:“朕也並非鐵石心腸,只是這內庫之銀,一旦拿出,諸多事務皆會受阻。

朕還想著擴充軍備,抵禦北方的後金,若內庫空虛,這一切都將化為泡影。”

就在這僵局之時,小太監畏畏縮縮地在殿外輕聲道:“陛下,該上朝了。”

崇禎狠狠瞪了一眼跪在地上的兩人,甩了甩衣袖,徑直朝朝堂走去,範景文與畢自嚴趕忙起身,低頭跟在其後。

朝堂之上,眾大臣早已分班站立,見崇禎步入,紛紛行禮。

崇禎高坐龍椅,目光掃過群臣,卻並未如往常般即刻開口。

此時的朝堂鴉雀無聲,只有偶爾傳來的衣袂摩挲聲,大臣們皆垂首斂目,靜待崇禎發話,而空氣中瀰漫著一股壓抑的緊張氣息。

都察院左都御史李邦華,看著眾大臣皆不願意先發話,無奈的搖搖頭,站出來大聲道:“陛下,臣聞陝西百姓易子而食,慘狀令人髮指。若陛下再不施援手,天怒人怨啊。

陛下以天子之尊,當以蒼生為念,內庫之財雖珍貴,但與萬千百姓的性命相比,又何足掛齒?若因吝惜錢財而失了民心,這大明的江山社稷又將何去何從?”

而兵科給事中張國維想了想,立馬反駁:“內庫之銀關乎軍備,若用於賑災,北方邊患將如何應對?

如今後金虎視眈眈,我大明邊境戰事一觸即發,若沒有充足的軍餉,士兵們如何保家衛國?一旦後金趁機南下,我大明半壁江山都將陷入戰火,彼時百姓又將遭受更大的災難。”

兩派大臣各執一詞,爭論得面紅耳赤,朝堂之上一片混亂嘈雜。

有的大臣聲淚俱下,描繪著陝西百姓的慘狀,有的大臣則憂心忡忡地強調著北方邊患的嚴重性。

朱由檢坐在龍椅上,聽著大臣們的爭吵,心中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