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放大量賑濟物資,也沒有對懲處違規招安之人給出具體的指示。
這讓吳甡陷入了兩難的境地。但他深知,自己不能放棄。
他再次上書朝廷,詳細地闡述了地方上的實際情況以及可能引發的嚴重後果,言辭懇切,希望能夠打動朝廷中的決策者。
與此同時,吳甡加強了對招安軍隊與百姓之間的調解工作。
他組織了一些文化活動,邀請招安士兵與百姓共同參與,試圖增進雙方的理解與信任。
在一場盛大的祭祀活動中,吳甡親自登臺演講,他向士兵們講述百姓的疾苦,向百姓們解釋士兵們的困境,呼籲雙方放下仇恨,共同為重建家園而努力。
他的演講聲情並茂,感人至深,不少士兵與百姓都流下了感動的淚水。
然而,儘管吳甡做出了諸多努力,局勢的改善卻依然十分緩慢。
那些被招安的首領們雖然表面上聽從吳甡的勸告,但暗地裡卻仍在盤算著自己的小算盤。
他們擔心朝廷一旦穩定局勢,便會對他們卸磨殺驢。
而百姓們雖然看到了一絲希望,但多年的戰亂與掠奪已經讓他們對未來充滿了恐懼與疑慮。
在這招安的困境之中,吳甡就如同在狂風巨浪中的一葉扁舟,孤獨而艱難地前行著。
他深知,前方的道路充滿了荊棘與挑戰,但為了天下的太平,為了百姓的安寧,他必須堅持下去。
哪怕最終的結果可能不盡如人意,但只要還有一線希望,他就絕不放棄。因為他明白,這不僅僅是一場關於招安的戰鬥,更是一場關乎民心向背、關乎國家命運的生死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