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撥付(2 / 3)

災民餓得紅了眼,盜匪更是成群結隊。這一路上,咱們得提著腦袋走路。”

旁邊一名年輕計程車兵不禁嚥了咽口水,眼神中帶著一絲恐懼:“老大哥,您這麼一說,我這心裡就發慌。我家中還有老母親要奉養,可不能有個閃失啊。”

老兵拍了拍他的肩膀,嘆口氣道:“咱身為禁軍,吃著朝廷的糧,這種時候不去也說不過去。雖說危險,但這也是為了救那陝西的萬千百姓。

咱們在京城,有吃有穿,可不能眼睜睜看著同胞餓死。而且,大人說了,只要平安歸來,朝廷定會重賞,說不定還能給家中老小掙個誥命,光宗耀祖呢。”

又有一名士兵接話道:“這陝西的災荒鬧得這麼大,也不知道朝廷為啥不早點想辦法。

咱這一去,要是能讓百姓熬過這一關,說不定以後史書上還能記咱們一筆。再者,大人如此重視此次押送,親自選拔,還安排得這般周全,跟著大人,心裡也踏實些。”

眾人聽了,默默點頭,心中雖有擔憂,但也多了幾分堅定。

吳甡的兒子聽聞父親要前往陝西賑災,且親自押送物資,心中十分擔憂。

前來勸阻:“父親,陝西那般危險,您為何要親自前往?這押送之事,交給他人便是。”

吳甡嚴厲地看著兒子:“吾兒,為父身為御史,受朝廷之恩,當為百姓謀福。此時陝西百姓處於水火之中,為父怎能退縮?”

崇禎皇帝對此次賑災事宜亦是極為關注,他在御書房召見了吳甡。

吳甡進宮途中,只見皇宮內的宮牆高聳,透著一股壓抑的威嚴。

御花園中的草木在寒冬中凋零,更添幾分蕭瑟。

踏入御書房,崇禎帝正站在一幅大明疆域圖前,眉頭深鎖,似在思索著什麼。

見吳甡到來,崇禎轉身,眼神中帶著期許與憂慮:“吳愛卿,此次陝西賑災,關乎我大明之根基,你可有把握?”

吳甡趕忙跪下,行禮道:“陛下聖恩,臣定當竭盡全力,不負陛下所託。臣已在籌備押送隊伍,從禁軍中挑選精銳,必保賑災物資安全抵達陝西。”

崇禎微微點頭:“愛卿做事,朕向來放心。只是這一路艱難險阻,你需多加小心,若遇任何困難,可速報朕知。”

吳甡叩首道:“陛下關懷,臣銘記於心。”

為了確保萬無一失,吳甡又召集了幾位經驗豐富的將領和謀士,在府中商討押送路線。

書房內,眾人圍坐於桌旁,燭光搖曳。一位將領率先開口:“大人,依末將之見,走官道雖路程稍遠,但相對安全,沿途有驛站可供補給和休整。”

另一位謀士卻搖頭反對:“不可,如今盜匪猖獗,官道目標太大,容易被盯上。不如走一些小路...”

眾人圍繞著走官道還是小路爭論不休。

吳甡聽著眾人的意見,沉思良久後說道:“諸位莫要再爭,本官能理解各位的考量。但此次押送,我們既要避開盜匪,也得顧及物資轉運的便捷性。”

於是他指向地圖上一條蜿蜒於官道與小道之間的路線,“這條線路鮮有人知,它連線著幾處隱蔽的山谷和村莊,可以用作臨時的藏身之所和補給點。而且部分路段靠近官道,一旦遭遇危險可迅速向官道附近的衛所求援。”

將領們和謀士們仔細端詳那條線路,紛紛點頭稱是。

隨後幾日,吳甡親自監督禁軍士兵訓練,檢查押送車輛和物資準備情況。

終於到了出發之日,清晨的陽光灑在禁軍整齊的佇列上,士兵們精神抖擻。

此時,吳妻、吳子,吳母前來送行。

吳妻紅著眼眶,將一個包裹遞給吳甡,輕聲道:“老爺,此去路途遙遠,這裡面是些換洗的衣物和家中自制的乾糧。”

吳甡接過,心中滿是感動。

吳子則挺直了腰桿,學著大人模樣說道:“父親,孩兒盼您早日歸來,定要平安無事。”

吳母顫顫巍巍地拉著吳甡的手,老淚縱橫:“兒啊,這一去千萬照顧好自己,家裡不用擔心。”

吳甡一一應下,眼眶也微微泛紅。

他轉身面向眾人,朗聲道:“我定會不負聖上所託,也不負家人牽掛,平安歸來。”說罷,翻身上馬。

就在這時,一匹快馬疾馳而來,馬上之人乃是宮中太監。

“吳大人且慢,陛下有新的旨意。”

吳甡趕忙下馬接旨。

原來是陛下賞賜尚方寶劍,一路上有違抗軍令者,可先斬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