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突進(1 / 2)

另一路起義軍,囊括高迎祥、李自成、馬守應、張獻忠等部,如一股洶湧的洪流,浩浩蕩蕩地湧入了盧氏山區。

盧氏山區,“崇山造天,牙踞趾錯”,巍峨的山巒高聳入雲,彷彿是大地向蒼穹伸出的巨擘,峰巒交錯,地勢險要至極。

這裡的每一座山峰都像是一道天然的屏障,山谷幽深,道路崎嶇難行,構成了一幅易守難攻的天然畫卷。

在這片山區之中,原本就生活著一群特殊的民眾。他們因失去賴以生存的土地,無奈之下,只能違抗朝廷的禁令,私自開礦維持生計。

在反動統治者的眼中,這些為了生存而掙扎的百姓,被無情地斥為“礦盜”。他們在黑暗中默默承受著來自官府的壓迫與歧視,生活充滿了艱辛與無奈。

當起義軍的身影出現在盧氏山區時,猶如一道曙光劃破了這片黑暗的天空。

這些長期被壓迫的礦徒們,看到了改變命運的希望。他們毫不猶豫地積極響應,紛紛加入起義軍的隊伍。

他們熟悉這片山區的每一條小路,每一處山谷,每一個山洞。這些寶貴的地理知識,成為了起義軍的有力武器。

他們主動充當嚮導,引領著起義軍沿著山間那些隱蔽的小路,悄然前行。

起義軍在礦徒嚮導的帶領下,如同一群靈動的獵豹,在山林間穿梭。他們悄無聲息地直抵內鄉,這一行動猶如神兵天降,讓明朝的地方官員們猝不及防。

內鄉,這座寧靜的小城,在起義軍的突然到來下,瞬間陷入了慌亂。

城內的守軍,平日裡養尊處優,面對這突如其來的變故,根本無法組織起有效的抵抗。起義軍輕鬆地突破了內鄉的防線,繼續他們的征程。

隨後,起義軍經鄧州、淅水南下,向著湖廣的鄖陽、襄陽地區進發。崇禎六年十二月下旬到七年正月這段時間,成為了明朝地方統治的噩夢。

起義軍一路勢如破竹,連破鄖西、上津、房縣、保康諸縣。他們的行動“捷若風雨之至”,速度之快,讓明朝的軍隊根本來不及做出反應。

每一座被攻克的縣城,都像是明朝統治鏈條上斷裂的一環,使得整個中原腹心地區的防禦體系逐漸瓦解。

鄖西,這座位於湖廣邊陲的小城,在起義軍的猛烈攻擊下,城門很快被攻破。城內的百姓,長期受到明朝官府的欺壓,對起義軍的到來充滿了期待。

他們紛紛開啟家門,迎接起義軍的進城。

起義軍進城後,秋毫無犯,他們開倉放糧,救濟貧苦百姓,贏得了當地百姓的衷心擁護和支援。

許多百姓主動加入起義軍的隊伍,為他們提供情報和物資支援。

上津,同樣未能抵擋起義軍的進攻。這座小城的守軍,在起義軍的強大攻勢下,紛紛棄城逃竄。

起義軍順利佔領上津後,繼續向房縣進發。房縣,地勢險要,是明朝在湖廣地區的重要軍事據點。

然而,起義軍憑藉著頑強的鬥志和靈活的戰術,成功突破了房縣的防線。

他們在城內與明軍展開了激烈的巷戰,最終將明軍全部殲滅,佔領了這座重要的縣城。

保康,也在起義軍的凌厲攻勢下淪陷。起義軍的勝利,讓明朝的鄖陽撫治蔣允儀徹底陷入了絕望的深淵。

他“束手無策,上書請死而已”。蔣允儀,這位曾經在官場上風光無限的官員,面對起義軍的強大力量,卻顯得如此無力。

他的軍隊在起義軍的攻擊下,節節敗退,他的防禦策略被起義軍一一破解。他眼睜睜地看著起義軍在自己的轄區內縱橫馳騁,卻毫無辦法。

起義軍的凌厲攻勢,讓明政府的中原腹心地區陷入了一片混亂。

地方當局面對起義軍的進攻,簡直無法招架。明朝在中原地區的軍事部署,原本是為了維護地方的穩定和統治,然而,在起義軍的突然打擊下,這些部署顯得如此脆弱。

明軍計程車兵們,平日裡缺乏訓練,戰鬥意志薄弱,面對起義軍的勇猛進攻,他們紛紛退縮。

明朝的地方官員們,也陷入了一片恐慌之中。他們相互推諉責任,沒有人願意承擔起抗擊起義軍的重任。

一些官員甚至為了自保,紛紛逃離自己的崗位。整個中原地區的統治秩序,在起義軍的攻擊下,土崩瓦解。

起義軍的勝利,不僅僅是軍事上的勝利,更是民心的勝利。

他們所到之處,開倉放糧,救濟百姓,嚴懲貪官汙吏,為百姓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

百姓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