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避免大規模的戰爭消耗。而且,如果招撫成功,還可以將起義軍收編為朝廷的力量,為己所用。
得到了兵部尚書張鳳翼的支援後,陳奇瑜更加堅定了招撫的決心。他開始與起義軍進行談判,商討招撫的具體事宜。
起義軍首領們,在談判中表現得極為誠懇,他們表示願意接受朝廷的招撫,放下武器,聽從朝廷的安排。
陳奇瑜被起義軍的“誠意”所打動,他沒有察覺到起義軍的偽降意圖。他按照招撫的流程,開始安排起義軍的遣返事宜。
他下令讓起義軍分批走出漢中棧道,前往指定的地點接受安置。起義軍則按照陳奇瑜的要求,開始有序地行動起來。
然而,起義軍並沒有真正打算投降。他們在暗中做好了突圍的準備。
當第一批起義軍走出漢中棧道後,他們並沒有前往指定的安置地點,而是突然發動襲擊,衝破了明軍的防線。
原來,起義軍在與陳奇瑜談判的同時,就已經秘密地組織了一支精銳部隊,隱藏在隊伍中。他們等待著時機,一旦找到突破口,就會發動攻擊。
陳奇瑜得知起義軍突圍的訊息後,大驚失色。他萬萬沒有想到,自己竟然被起義軍給騙了。
他急忙下令明軍追擊,但此時的明軍,由於之前接受了起義軍的賄賂,軍心渙散,根本無法組織起有效的追擊。
起義軍則趁機擴大戰果,一路勢如破竹,成功擺脫了明軍的包圍。
這場漢中棧道的偽降事件,成為了明末農民起義史上的一個經典戰例。它不僅展現了起義軍在絕境中的智慧和勇氣,也暴露了明朝官軍的腐敗和無能。
陳奇瑜因為這次事件,受到了朝廷的嚴厲斥責,他的仕途也因此受到了沉重的打擊。而起義軍則在這次事件後,得以儲存實力,繼續與明朝政府展開鬥爭。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起義軍不斷發展壯大。他們吸取了這次的經驗教訓,更加註重軍事戰略和戰術的運用。
李自成、張獻忠等首領,也在不斷地成長和成熟,成為了明朝政府的心腹大患。
這場農民起義與明朝政府之間的戰爭,還將繼續下去,而漢中棧道的這場生死博弈,只是其中的一個小小的插曲,卻對整個局勢產生了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