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監軍(3 / 3)

,心中充滿了悲憤:“若不是這太監瞎指揮,何至於此!”士兵們也紛紛抱怨,對陳大奎恨之入骨。

有計程車兵甚至在戰場上直接扔下武器,轉身逃跑,他們覺得跟著這樣的監軍和將領,只有死路一條。

在張應昌的軍隊中,因為軍餉被剋扣,士兵們的生活十分困苦。他們穿著破舊的鎧甲,拿著簡陋的武器,卻還要面對強大的起義軍。

士兵們的不滿情緒日益高漲,甚至出現了逃兵的現象。而張應昌,為了討好閻思印,對此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有個年輕計程車兵,因為連續幾個月沒拿到軍餉,家中父母又病重,無奈之下選擇了逃離軍營,張應昌得知後,只是簡單地派人追了一下,便不了了之。

還有些士兵因為飢餓和寒冷,病倒在軍營中,卻得不到有效的救治,只能在病痛中苦苦掙扎。

左良玉和鄧玘的軍隊同樣受到了監軍太監的影響,戰鬥力大打折扣。在與起義軍的交鋒中,屢戰屢敗,失去了大片的領地。

左良玉因為謝文舉的干擾,錯失了多次戰機,鄧玘則因為孫茂霖的胡亂指揮,導致軍隊士氣低落,士兵們毫無鬥志。

在一場戰役中,左良玉原本有機會包圍起義軍,但謝文舉卻為了自己的私利,拖延時間,導致起義軍成功逃脫。

鄧玘的軍隊在孫茂霖的指揮下,盲目進攻,陷入起義軍的包圍圈,損失慘重,許多士兵成為了冤魂。

隨著時間的推移,起義軍的勢力越來越大,他們攻佔了一座座城池,百姓們紛紛響應。

而官軍,卻在太監監軍的混亂局面下,陷入了困境。

崇禎皇帝得知前線戰事不利後,不但沒有反思自己重用太監監軍的錯誤,反而更加嚴厲地斥責將領們,使得將領們心中的不滿和失望達到了頂點。

將領們私下裡紛紛抱怨,認為皇帝被太監矇蔽了雙眼,根本不瞭解前線的真實情況。他們在營帳中,藉著酒勁抒發著心中的憤懣,卻又不敢公開反抗,只能暗自嘆息。

在民間,百姓們對官軍的腐敗和無能感到憤怒。他們看到官軍在太監的指揮下,不但不能保護他們,反而肆意掠奪他們的財物。

百姓們開始更加傾向於支援起義軍,認為只有起義軍才能給他們帶來安寧的生活。

有個村莊,官軍在路過時,搶走了百姓的糧食和牲畜,百姓們敢怒不敢言,而起義軍路過時,卻幫助百姓幹活,還把從官府那裡繳獲的糧食分給百姓,從此這個村莊的百姓便積極支援起義軍。

起義軍所到之處,百姓們夾道歡迎,主動提供情報和物資,幫助起義軍對抗官軍。

在朝堂之上,大臣們對太監監軍的行為也是敢怒不敢言。

他們知道,崇禎皇帝此時已經聽不進任何反對的聲音,若是貿然進諫,可能會惹來殺身之禍。

於是,他們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局勢一步步惡化。

有的大臣試圖委婉地提醒皇帝,卻被崇禎皇帝嚴厲斥責,從此再也沒有人敢提及此事。

朝堂上,大臣們表面上恭敬順從,私下裡卻在為明朝的未來擔憂,他們知道,這樣下去,明朝的江山岌岌可危,卻又無能為力。

在歷史的長河中,崇禎皇帝重用太監監軍的這一決策,成為了明朝走向滅亡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它不僅暴露了朱由檢獨夫民賊的反動本質,也讓明朝的軍隊陷入了萬劫不復的境地。

多年後,當人們回顧這段歷史時,無不感嘆明朝的衰落是如此的迅速和無奈。

這場由太監監軍引發的軍事和政治危機,給後世留下了深刻的教訓,警示著人們權力的濫用和腐敗的危害。

人們在研究這段歷史時,總會對崇禎皇帝的這一錯誤決策感到惋惜和不解,也為明朝的滅亡而扼腕長嘆。

明朝曾經的輝煌與如今的衰敗形成鮮明對比,讓人不禁反思,一個王朝的興衰,往往就在決策者的一念之間。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