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軍依仗優勢兵力,屢次擊敗留在陝西的起義軍。
總督洪承疇、陝西巡撫練國事、巡按御史金蘭等即抓緊時機,部署對起義軍設在鐵角城一帶的基地進行圍剿。
鐵角城,這座位於甘肅環縣北的戰略要地,仿若一頭蟄伏於西北大地的巨獸,山高溝深,地勢險要到了極致。
其山峰陡峭嶙峋,好似被鬼斧神工硬生生劈出,直插雲霄,周身縈繞著常年不散的霧氣,給人一種神秘而又威嚴的感覺。
四周溝壑縱橫,深邃幽遠,像是大地被撕裂後留下的猙獰傷口,深不見底。
從遠處眺望,鐵角城彷彿是一座被大自然隔絕於世的孤島,傲然挺立在這片蒼茫的土地上。
自古以來,這裡便是官府統治的薄弱地帶。
複雜多變的地形讓官府的兵力難以有效施展,那些狹窄的山路和陡峭的山坡,使得大隊人馬行進極為困難,一旦遭遇抵抗,更是極易陷入困境。
政令的傳達也如同石沉大海,往往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人力,卻依舊無法保證能夠準確無誤地抵達每一個角落。
加之交通閉塞,資訊流通如同蝸牛爬行,外面的世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鐵角城或許還渾然不知。
這種特殊的環境,使得鐵角城宛如一個遊離於官府掌控之外的獨立王國。
郝臨庵、可天飛等部農民軍長期在這裡“分地耕牧”。
他們深知鐵角城的戰略意義非凡,這裡不僅是軍事防禦的絕佳堡壘,更是能夠孕育希望與力量的溫床。
他們以一種近乎虔誠的態度,劃分土地,組織農民軍和當地百姓一同投身於耕種與畜牧之中。
每一寸土地都飽含著他們對未來的憧憬與期待,他們精心播種,悉心照料,看著莊稼茁壯成長,彷彿看到了勝利的曙光。
飼養的牲畜膘肥體壯,為他們提供了充足的物資保障。他們意圖在此“為持久計”,構建一個屬於農民的理想家園,擺脫明朝腐朽統治的壓迫與剝削。
在他們的不懈努力下,鐵角城的百姓們雖然身處亂世,卻也過上了相對安穩的生活。
百姓們感恩於農民軍的付出,對他們的支援也日益堅定,如同磐石一般不可動搖。
崇禎五年八月,洪承疇眼見時機成熟,開始對鐵角城展開大規模圍剿。
他身為總督,深知鐵角城易守難攻的特性,若是單純依靠武力強攻,官軍必將付出慘重的代價,無數鮮活的生命將消逝在這片土地上。
於是,他施展起了自己的權謀之術,一面調集大軍。
這些官軍來自五湖四海,口音各異,身著的鎧甲也因地域和所屬部隊的不同而樣式繁雜。
他們手持長槍利刃,在陽光的照耀下閃爍著冰冷的光芒。
在洪承疇的號令下,這些官軍如同洶湧的潮水,從四面八方對鐵角城形成了緊密的包圍之勢。
他們的腳步聲沉重有力,馬蹄聲清脆激昂,交織在一起,仿若一首死亡的交響曲,震得大地都微微顫抖,彷彿在向鐵角城內的農民軍宣告著戰爭的來臨。
另一面,洪承疇派出了大量間諜。
這些間諜個個心思縝密、狡黠多端,他們精心喬裝打扮,有的扮作衣衫襤褸的流民,有的偽裝成走街串巷的商販,憑藉著精湛的演技,成功混入農民軍的營地。
進入營地後,他們便開始施展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向農民軍將士們大肆宣揚投降後的種種好處。
他們描繪著一幅虛假的美好畫卷,說只要投降,便能衣食無憂,得到榮華富貴,試圖以此動搖農民軍堅定的軍心。
同時,他們如同隱藏在黑暗中的毒蛇,暗中尋找那些意志不堅定的人。
一旦發現目標,便悄悄靠近,授以密計,許以重賞,在農民軍內部潛行反間,妄圖製造混亂,“令其以賊殺賊”,從內部瓦解農民軍的力量。
在官軍的強大攻勢和陰險的陰謀詭計之下,農民軍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巨大壓力。
戰爭的陰影如同烏雲一般籠罩在鐵角城的上空,讓每個人都感到喘不過氣來。
一些意志薄弱的動搖分子開始在生死與利益的抉擇面前搖擺不定,他們的內心防線在官軍的威逼利誘下逐漸崩塌。
他們被眼前的短暫利益所迷惑,忘卻了曾經的理想與誓言,紛紛選擇投降。
其中,白廣恩便是最為典型且令人不齒的代表。
白廣恩本是農民軍的一員,曾經也和戰友們一起為了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