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追捕(1 / 3)

山間的羊腸小道崎嶇溼滑,起義軍的隊伍卻如靈動的山獸,在山林間悄然穿梭。

他們對這片土地的每一道溝壑、每一處隘口都瞭如指掌。

為了躲避官軍的追捕,他們常常在深夜趕路,月光灑在雪地上,映出他們匆匆的身影。

隊伍中,有人輕聲哼唱著家鄉的民謠,那質樸的旋律在寂靜的山林中迴盪,安撫著眾人疲憊的心靈,也傳遞著對自由的嚮往。

每當官軍得到訊息,浩浩蕩蕩地趕來圍剿時,起義軍早已憑藉著對地形的熟悉和靈活的行動。

消失在茫茫山林之中,只留下空蕩蕩的山谷和幾聲迴響,彷彿他們從未在此停留過。

河北的平原上,一望無際的麥浪在微風中輕輕搖曳。

起義軍的騎兵風馳電掣般掠過,馬蹄揚起陣陣塵土。

他們行動迅速,目標明確,總是在官軍還未集結完畢時就發動突襲。

在一次行動中,起義軍得知一支官軍的糧草運輸隊即將經過一座小鎮,他們迅速制定計劃。

深夜,月光如水,起義軍的騎兵悄然潛入小鎮,迅速控制了糧草運輸隊。

等官軍匆忙趕來救援時,起義軍早已帶著糧草消失在夜色中,只留下一片狼藉的戰場和官軍憤怒的呼喊。

河南的城鎮鄉村裡,起義軍時而化整為零,分散在百姓之中。

他們幫助百姓耕種土地、修繕房屋,與百姓們打成一片,獲取情報,積蓄力量;時而又迅速集結,對官軍的薄弱環節發起猛烈攻擊。

在一座小城,起義軍得知城內的官軍守備鬆懈,於是在一個夜晚,他們集結隊伍,悄無聲息地潛入城中。

戰鬥打響後,他們如猛虎下山般勇猛無畏,迅速突破了官軍的防線,佔領了小城。

百姓們紛紛走出家門,為起義軍送上食物和水,眼中滿是感激與支援。

這就使官軍處於被動挨打的地位,統治階級內部的矛盾也激化了。兵部的大堂內,氣氛凝重壓抑。

官員們圍坐在一起,臉色陰沉,爭論聲此起彼伏。

兵部尚書張鳳翼滿臉怒容,用力拍打著桌子,大聲指責道:“河南沒有守住太行山的險要關隘,拱手將賊寇放進來,罪責難逃!”

他的聲音在大堂內迴盪,充滿了憤怒和無奈。在他看來,河南方面的失職讓起義軍有機可乘,致使局勢愈發難以控制。

河南的鄉紳們也心急如焚,他們紛紛向朝廷請求,由陝西總督洪承疇兼管山西、河南軍務。

這些鄉紳們在當地都是有頭有臉的人物,平日裡養尊處優,生活富足。

然而戰爭的動盪讓他們的利益受到了極大的損害,田產被戰火焚燬,商鋪無法正常經營。

他們身著華麗的長袍,頭戴烏紗帽,神色焦慮地聚集在京城,聯名上書。

其中一位年長的鄉紳,鬍鬚花白,聲音顫抖地說道:“如今局勢危急,唯有洪總督才能挽救河南於水火,懇請朝廷恩准。”言辭懇切地表達著自己的訴求。

兵部同意了這個方案,認為可以統一事權,防止各省互相推諉,便於全面部署對起義軍的圍剿。

兵部的官員們經過一番激烈的討論和權衡利弊,最終達成了共識。

他們深知,只有統一指揮,才能形成有效的戰鬥力,否則各省之間各自為政,必然會讓起義軍有機可乘。

一位年輕的兵部侍郎站起來,條理清晰地分析道:“洪承疇總督在陝西平叛多年,經驗豐富,若能兼管山西、河南軍務,三省軍事力量便能統一排程,對起義軍形成合圍之勢。”眾人紛紛點頭表示贊同。

兵部還建議洪承疇移駐三省交界的潼關,監製山西、河南二巡撫和曹文詔、鄧玘、張應昌三總兵。

潼關,這座古老而雄偉的關隘,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是連線晉、冀、豫三省的咽喉要道。

關城高聳,城牆厚實,周圍群山環繞,黃河奔騰而過。

如果洪承疇能夠駐紮在此,便能對三省的軍事力量進行統一排程,對起義軍形成強大的威懾。一旦起義軍有任何動向,都能迅速做出反應。

然而,崇禎皇帝朱由檢坐在龍椅上,眉頭緊鎖,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疑慮。

他深知洪承疇的能力和威望,擔心一旦賦予他過大的權力,會導致尾大不掉的局面,威脅到自己的統治。

在他的心中,權力的平衡至關重要,不能輕易打破。

他緩緩開口說道:“洪承疇雖有才能,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