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他怎麼也想不到,背叛自己的竟然是曾經一起出生入死的兄弟。
“喬六郎,你這個叛徒!”一座城怒吼道,聲音中充滿了憤怒和不甘。
然而,他已經沒有力氣反抗,緩緩倒在了血泊之中,他的鮮血在土地上蔓延,洇紅了一片黃土。
一座城的死,讓起義軍計程車氣受到了極大的打擊。
薛紅旗和拓先靈見勢不妙,決定帶領剩餘的兄弟突圍。
他們且戰且退,向著骨都寺的方向逃去。王承恩怎會輕易放過他們,率領明軍緊追不捨。
骨都寺,這座古老的寺廟,此時卻成了起義軍的生死之地。
薛紅旗和拓先靈帶領著兄弟們躲進了寺廟,準備在這裡做最後的抵抗。
明靖邊兵備道戴君恩得知起義軍逃到了骨都寺後,立刻率領兵馬趕來支援王承恩。他們將骨都寺團團圍住,一場慘烈的廝殺再次展開。
薛紅旗揮舞著手中的大刀,殺得明軍膽寒。他的身上已經多處受傷,但他依然毫不退縮,彷彿一尊戰神。
每一次揮刀,都帶著無盡的憤怒和力量,刀刃劃過空氣,發出呼呼的聲響。
他的手臂因長時間的拼殺而痠痛不已,但他咬緊牙關,繼續戰鬥,眼中的怒火從未熄滅。
拓先靈則在一旁指揮著兄弟們進行防守,他深知,這一戰,關乎著所有人的生死存亡。
他不斷地觀察著明軍的進攻方向,調整著起義軍的防守策略,同時鼓勵著身邊的兄弟,讓他們不要放棄。
他的聲音因為嘶吼而變得沙啞,但他依然不停地喊著,給兄弟們打氣。
然而,明軍的兵力實在太多,起義軍漸漸抵擋不住。戴君恩見時機已到,親自率領精銳部隊發起了最後的衝鋒。
他手持長槍,如入無人之境,直逼薛紅旗和拓先靈。
薛紅旗見狀,怒目圓睜,提著大刀迎了上去。
兩人戰在一起,你來我往,互不相讓。戴君恩畢竟是久經沙場的將領,武藝高強,幾個回合下來,薛紅旗便漸漸落入了下風。
“薛紅旗,今日便是你的死期!”戴君恩大喝一聲,長槍猛地刺出。
薛紅旗躲避不及,被長槍刺中了胸口。他搖晃了幾下,卻依然頑強地站著,用盡最後一絲力氣,將大刀朝著戴君恩扔去。
戴君恩側身躲過,薛紅旗則緩緩倒在了地上,他的視線漸漸模糊,腦海中浮現出曾經和兄弟們一起並肩作戰的畫面。
拓先靈見薛紅旗戰死,悲痛欲絕。他知道,大勢已去,但他依然不願放棄。
他手持長劍,與衝上來的明軍展開了殊死搏鬥。
他的劍法凌厲,每一劍都帶著必死的決心,讓明軍不敢輕易靠近。
他的臉上滿是悲憤,心中只有一個念頭,那就是多殺幾個明軍,為兄弟們報仇。然而,他終究寡不敵眾,被明軍重重包圍。
戴君恩走上前去,看著拓先靈,冷笑道:“拓先靈,你今日插翅難逃,還是乖乖投降吧。”
拓先靈呸了一聲,說道:“要我投降,絕不可能!你們這些貪官汙吏,魚肉百姓,今日就算我死,也不會讓你們好過!”
說罷,他揮舞著長劍,再次衝向明軍。他的動作雖然有些遲緩,但每一招每一式都帶著捨生忘死的氣勢。
在一番激烈的拼殺後,拓先靈也倒在了血泊之中。這場戰鬥,以起義軍的失敗而告終。
5000 餘名起義軍,大多戰死沙場,少數被俘。
陳奇瑜得知勝利的訊息後,大喜過望,立刻向朝廷報捷。
崇禎皇帝龍顏大悅,對陳奇瑜和王承恩等人進行了嘉獎。
然而,這場勝利並沒有讓明朝廷的危機得到徹底解決。
陝北的百姓依然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反抗的火種依然在這片土地上暗暗燃燒。
不久之後,又有一批新的起義軍崛起,繼續著他們反抗明朝統治的征程。
而一座城、薛紅旗和拓先靈的故事,也漸漸被人們遺忘在了歷史的長河之中,只留下一些模糊的記載,訴說著那個動盪不安的時代。
這場戰役的結束,看似是明朝廷的一次勝利,實則只是短暫的喘息。
戰後,骨都寺周邊的土地被鮮血染紅,空氣中瀰漫著濃重的血腥味。
打掃戰場的明軍士兵們面無表情地將起義軍的屍體堆積在一起,準備焚燒掩埋。
他們早已對這樣的殺戮場景習以為常,在他們眼中,這些起義軍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