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據開始陸續匯總歸來。
街坊鄰里之間,百姓們開始討論起盛王平定安史之亂的英雄事蹟,以及他治理地方時的種種善政。
這些故事在口耳相傳中逐漸深入人心,民間的輿論風向悄然改變,百姓們對盛王的態度也從最初的質疑逐漸轉變為敬畏。
李豪站在皇城的高臺上,俯瞰著京城的萬家燈火,那星星點點的燈光就像無數雙眼睛在閃爍,心中湧起一絲欣慰,他能感覺到微風輕輕拂過臉龐,帶來一絲涼爽和愜意。
藩鎮節度使乙,此人素來野心勃勃,李豪早有提防,卻沒想到他竟敢如此明目張膽地起兵造反。
夜幕低垂,一處隱秘的山寨內,燈火搖曳,光影在牆壁上晃來晃去,人影幢幢。
節度使乙坐在主位,臉色陰沉得像暴風雨來臨前的天空,眼中閃爍著兇光,那目光像是兩把鋒利的刀子。
在他面前,幾個小藩鎮的節度使正襟危坐,氣氛緊張而壓抑,安靜得只能聽到眾人的呼吸聲。
“盛王小兒,竟敢僭越稱帝,簡直是目無王法!”節度使乙猛地一拍桌子,那巨大的響聲在山寨中迴盪,帶著一絲狠厲,桌子的震動彷彿都能傳導到每個人的腳下。
“是啊,他不過是個黃口小兒,有何資格登基為帝?”另一個節度使附和道,語氣中充滿了不屑。
“如今我們聯合起來,定要將他拉下馬!”又一個節度使說道,眼中閃爍著貪婪的光芒,彷彿已經看到了勝利的曙光。
山寨內的氣氛越來越緊張,陰謀的味道在空氣中瀰漫,那是一種壓抑而沉悶的氣息。
他們商議著起兵的計劃,每一個細節都經過反覆推敲,力求萬無一失。
李豪得知此事後,並未驚慌失措。
他深知,硬碰硬只會兩敗俱傷,他需要智取。
他立即提筆寫了一封密信,筆在紙上劃過發出沙沙的聲音,隨後派人快馬加鞭送往藩鎮節度使甲的府邸。
節度使甲收到密信後,眉頭緊鎖,信紙在他手中微微顫抖。
信中,盛王承諾稱帝后不會削弱藩鎮的權力,反而會給予更多的支援。
這番話讓節度使甲心中動搖,他原本就對與節度使乙聯盟心存疑慮,如今盛王的承諾無疑讓他更加傾向於保持中立。
他的內心在掙扎,腦海裡像是有兩個小人在打架,手中的信紙被他捏得更緊了。
“來人!”節度使甲喚來親信,“傳令下去,停止一切與節度使乙的聯絡,我們靜觀其變。”
李豪的密信成功地分化了敵人,讓他在與藩鎮的博弈中佔據了先機。
他站在窗前,望著遠方的夜空,夜空中的星星閃爍著微弱的光,他能感覺到夜晚的涼風輕輕吹過,心中稍感輕鬆,臉上露出一抹淡淡的微笑。
然而,就在這時,高力士匆匆走進書房,腳步急促帶起一陣風。
他臉色凝重:“陛下,狄仁傑後人求見……”
狄仁傑後人再次踏入金鑾殿,心中已無初時的忐忑,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憂慮。
他躬身行禮,能感覺到自己的身體彎曲時肌肉的拉伸,語氣沉重:“陛下,老臣斗膽再問,您稱帝之舉,可有想過天下悠悠之口,可有想過祖宗基業?”
李豪端坐龍椅之上,神色平靜如水,目光炯炯,直視狄仁傑後人。
他緩緩從龍椅上起身,龍椅發出輕微的嘎吱聲,然後走下臺階,每一步都彷彿帶著千鈞之力,腳步落下時發出低沉的聲響,周圍的群臣都屏住呼吸,整個大殿安靜得只能聽到他的腳步聲。
他走到狄仁傑後人面前,目光堅定地環視四周,開始講述自己的治國理念和對大唐未來的規劃,聲音洪亮而充滿激情,聲音在大殿裡迴盪,彷彿能穿透大殿的牆壁,傳達到每一個大唐子民的心中。
狄仁傑後人在他的氣場下逐漸低下頭,最終被他說服。
李豪見狀,心中稍感安慰。
他環視群臣,高聲道:“諸位愛卿,朕今日登基,並非貪圖權位,而是為了大唐的未來!朕相信,只要我等君臣一心,定能重振大唐雄風!”群臣山呼萬歲,聲震朝野。
李豪的威望在這一刻達到了頂峰。
然而,就在這看似風平浪靜的背後,一場陰謀正在悄然醞釀。
太平公主府邸,雕樑畫棟,富麗堂皇。
太平公主與長孫氏家族後人相對而坐,氣氛凝重得像能滴出水來。
“長孫公子,事情都安排妥當了嗎?”太平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