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烏高懸,陽光透過大殿的琉璃瓦,灑下一片金黃,將整個朝堂映照得莊嚴肅穆。新皇高坐於龍椅之上,神色平靜卻難掩眼中的堅定。今日,他要在這朝堂之上,與群臣商討改革之事,這是關乎國家命運的重要時刻,每一個決策都可能改變王朝的走向。
“眾卿平身。”新皇的聲音在大殿內迴盪,群臣們整齊地起身,垂手而立,等待著新皇的旨意。
“朕近日深思熟慮,決意推行改革。如今國家雖表面太平,然內裡隱患重重,賦稅繁重,民生艱難,若不改革,恐難長久。”新皇的目光緩緩掃過群臣,語氣沉穩卻有力。
此言一出,朝堂上頓時一片譁然。大臣們交頭接耳,議論紛紛,有的面露驚訝,有的則若有所思,還有的隱隱露出擔憂之色。
“陛下聖明,改革乃大勢所趨,臣舉雙手贊成!”一位年輕的大臣率先站了出來,他是新晉的工部侍郎李明,為人清正廉潔,心懷天下,平日裡便對國家的現狀憂心忡忡,聽聞新皇要改革,自是全力支援。
“是啊,陛下。如今百姓生活困苦,改革勢在必行。改革可讓百姓安居樂業,國家繁榮昌盛。”禮部尚書王宏也附和道。王宏在朝中素有聲望,他的支援,無疑給新皇和改革派注入了一劑強心針。
然而,反對的聲音也隨之響起。
“陛下,改革牽一髮而動全身,貿然施行,恐引發大亂。”戶部尚書趙嚴皺著眉頭,憂心忡忡地說道。趙嚴掌管國家財政多年,為人謹慎保守,在他看來,改革充滿了不確定性,稍有不慎,便可能導致經濟崩潰,國庫空虛。
“祖宗之法不可輕易更改,此舉恐遭天下人非議。”禮部侍郎孫德也站出來反對。孫德是朝中的老臣,一向墨守成規,對祖宗留下來的規矩和制度極為尊崇,在他眼中,改革便是對祖宗的不敬。
新皇的目光落在葉塵身上,微微點頭,示意他發言。葉塵向前一步,神色鎮定,聲音洪亮:“諸位大人所言,雖有道理,但如今形勢危急,若不改革,百姓難以生存,國家也將陷入困境。”
他微微一頓,目光掃過群臣,繼續說道:“就拿賦稅來說,如今稅制繁雜,百姓負擔沉重,苦不堪言。而新的稅制改革,旨在簡化稅制,按土地、資產合理徵收,既能減輕百姓負擔,又能保證國庫收入。這對百姓和國家,都是一件好事。”
“哼,說得容易。”趙嚴冷哼一聲,“新的稅制看似合理,可實施起來談何容易?土地丈量、資產評估,哪一項不是難題?稍有差錯,便會引發民怨。而且,減少雜稅,國庫收入必然減少,到時候國家的各項開支從何而來?”
葉塵微微一笑,不慌不忙地說道:“趙大人所言不無道理,但這些問題並非無法解決。我們可以先在部分地區試點推行,總結經驗,逐步完善。至於國庫收入,雖然短期內可能會有所減少,但從長遠來看,百姓負擔減輕,生產積極性提高,經濟繁榮,稅收自然會增加。”
“再者,”葉塵接著說道,“商業改革方面,放寬商業限制,鼓勵海外貿易,將為國家帶來新財富來源。這不僅能增加國庫,還能促進文化交流,提升國家的影響力。”
“葉大人,話雖如此,可商業發展,難免會滋生貪腐,擾亂社會秩序。”孫德提出質疑。
“孫大人,我們可以設立專門的機構,加強監管,制定嚴格的法律,規範商業行為。如此一來,既能促進商業發展,又能防止貪腐和混亂。”葉塵從容應對。
朝堂上,支援改革和反對改革的大臣們各執一詞,爭論不休。有的從民生角度出發,力陳改革的必要性;有的則從傳統和穩定的角度,對改革表示擔憂。新皇靜靜地聽著,神色平靜,心中卻在權衡利弊。
“陛下,改革事關重大,還需謹慎行事。臣建議,先擱置此事,再從長計議。”一位年邁的大臣站出來,他是朝中的元老,威望頗高。
“陛下,時不我待,改革迫在眉睫。若再拖延,百姓將受苦更深。”李明急切地說道。
新皇沉思片刻,緩緩說道:“今日之議,諸位各抒己見,朕已瞭解。改革之事,關係國家興衰,朕自會慎重考慮。退朝之後,眾卿可再仔細思量,明日早朝,繼續商議。”
群臣行禮退下,朝堂上的爭論暫時告一段落。葉塵走出大殿,心中卻久久不能平靜。他深知,改革之路充滿荊棘,每一步都艱難無比。但他堅信,只要新皇堅定改革的決心,他們君臣一心,就一定能夠衝破重重阻力,實現國家的繁榮富強。
回到府邸,葉塵將朝堂上的爭論告訴了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