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綠能新科”定向增發事宜逐步推進,李明以為能稍稍喘口氣,將更多精力投入新型光伏材料專案的國際合作中。可資本市場從不按常理出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一天午後,陳宇神色匆匆地走進李明辦公室,手裡緊握著一份檔案,額頭上滿是汗珠。“李總,出事了!”他的聲音因焦急而微微顫抖,“‘綠能新科’的增發物件裡,除了和‘黑鯊資本’有關聯的‘宏盛投資’,還有一家叫‘瑞豐基金’的機構,在增發前突然大量減持手中的其他股票,套現了近5個億,市場傳言他們會把這筆資金全部投入‘綠能新科’的增發,進一步鞏固他們在‘綠能新科’的話語權。”
李明接過檔案,快速瀏覽著上面的資料,臉色愈發凝重。“綠能新科”本就處於多事之秋,如今這些資本勢力的頻繁動作,讓局面變得更加複雜。“這背後肯定有更深的陰謀。”李明喃喃自語,“陳宇,馬上調查‘瑞豐基金’和‘宏盛投資’近期的資金流向和人員往來,我要知道他們到底在謀劃什麼。”
陳宇剛離開,李明便撥通了“綠能新科”董事長王總的電話。“王總,我聽說了‘瑞豐基金’的事,這情況不太對勁啊。他們大規模套現,明顯是有備而來,你們難道沒有察覺到異常嗎?”李明的語氣中帶著幾分質問。
王總在電話那頭嘆了口氣:“李總,我們也在關注。但這些機構的操作很隱蔽,我們的資訊獲取也有滯後性。不過你放心,公司會加強對增發過程的監管,確保不會出現損害股東利益的情況。”
“王總,希望你們能說到做到。”李明的聲音冷了幾分,“我們投入了這麼多資金,對‘綠能新科’寄予厚望,可不想被這些資本玩家玩弄於股掌之間。這次增發一旦有任何貓膩,我絕對不會善罷甘休。”
掛了電話,李明靠在椅背上,閉上眼睛,努力讓自己冷靜下來。他知道,在這關鍵時刻,情緒化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必須從繁雜的線索中找到破局之法。
與此同時,陳宇正帶領投資部的同事們緊鑼密鼓地調查“瑞豐基金”和“宏盛投資”。經過一番深挖,他們發現這兩家機構背後的實際控制人雖然表面上沒有直接關聯,但透過層層股權穿透和複雜的信託關係,最終指向了同一個神秘人物——林氏家族的林遠。林遠在資本市場上以手段狠辣、擅長資本運作著稱,這次對“綠能新科”的佈局,顯然是一場精心策劃的陰謀。
陳宇帶著調查結果匆匆返回辦公室,向李明彙報:“李總,查清楚了,這兩家機構背後都是林遠在操控。根據我們掌握的資料,林遠旗下的公司目前已經持有‘綠能新科’12%的股份,這次增發如果順利完成,他們的持股比例很可能超過20%,成為公司的第一大股東。”
李明猛地睜開眼睛,眼中閃過一絲寒光:“果然是他。看來他們的目標不只是低價增發,而是要徹底掌控‘綠能新科’。”李明沉思片刻,“陳宇,聯絡我們在‘綠能新科’的董事代表,讓他密切關注公司董事會的動向,一旦有不利於我們的決議,立刻通知我們。另外,我們手上還有多少籌碼可以動用?”
陳宇翻開財務報表,說道:“李總,參與增發後,我們流動資金還剩1.1億元。但如果需要在二級市場增持‘綠能新科’的股票,這點資金恐怕遠遠不夠。而且,一旦我們增持,很可能引發股價大幅波動,反而讓林遠他們坐收漁翁之利。”
李明站起身,在辦公室裡來回踱步。突然,他停下腳步,眼神堅定:“我們不能坐以待斃。聯絡其他幾個大股東,看看他們對這次增發的態度,我們聯合起來,向‘綠能新科’管理層施壓,要求重新評估增發方案,至少要提高增發價格,或者限制林遠旗下機構的認購比例。”
陳宇立刻行動起來,經過一番努力,聯絡上了“綠能新科”的另外三位大股東。這三位大股東對此次增發也心存疑慮,擔心自己的權益受到損害,很快便達成了聯合行動的共識。
幾天後,李明代表聯合股東團與“綠能新科”管理層進行了一場激烈的談判。會議室裡,氣氛劍拔弩張。
李明率先發言:“王總,我們幾位大股東對這次定向增發的方案存在諸多疑問。增發價格過低,明顯損害了現有股東的利益。而且,對於和‘黑鯊資本’有關聯的機構參與增發,我們無法接受。”
王總面露難色:“李總,各位股東,我們理解大家的擔憂。但專案確實急需資金,時間緊迫,重新調整增發方案可能會導致融資計劃流產,影響公司的發展。”
李明冷笑一聲:“王總,這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