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老三趕緊放下水桶,擔杖豎在一邊,把水提進甕裡,接著繼續添柴,不一會鍋開了 ,咕嚕咕嚕的翻著泡泡。
正在洗衣服的娘趕緊拿來一個木盆,把開水舀到裡面,又向鐵鍋裡添滿水,繼續添柴加火。
那邊,石師傅穩住石臼後,將竹簍裡採來的一部分草藥倒入其中,然後掄起木杵,一下下的用力搗碎,藥汁味道充滿院子 ,馬上充滿了藥香。
剛剛燒好一鍋水的言老三,看師傅這麼用力搗藥,而不是平常那樣把藥用鍋煎藥,非常奇怪。
石師傅好像看透了他的心思,說道:
“藥材本來就是生鮮材料為上,煎服是為了攜帶方便而不得已的辦法。你爹可是沉珂三年有餘,幸虧平時身體素質好才保持了元氣,這可是新採的地道藥,對你爹來說鮮汁最管用。”
言老三接過木杵,想要繼續搗藥,石師傅喊停,吩咐他再拿一個洗菜木盆過來接納藥汁。
隨後,石師傅喊一聲:
“向盆裡挖藥!”
搬起石臼,面朝下,言老三立刻看懂了意思,伸手將裡面殘留的藥材用手掏到了木盆裡來,手也變成了綠色。
師傅停手,看了一下另一個木盆裡燒開的熱水,感覺溫度合適,於是端起來到了裡屋父親的炕前,找到那塊乾淨的棉布,掀開父親身上的薄被,擦洗他的身體。
言老三這才看到,父親的身上有好幾處傷口,有的已經變得發紫,還有一個在向外淌著膿血,身下的褥子上積了一大攤膿血,已經分不清褥子的顏色,也是很嚇人的樣子。
“把藥汁端進來吧,還要一個大碗,再加上我那個包。”
娘晾曬完衣服也走了進來,趕緊出去拿碗拿和尚的揹包,言老三端進來大碗和藥盆。
師傅取過揹包,拿出一支蠟燭點上,又拿出一堆包在油紙裡的棉花球,跟娘說“老嫂子你出去燒水吧,開了一會再舀滿那個木盆。我要開始治傷了,別嚇著你。”
娘趕緊走出去,言老三看師傅從包裡拿出一把小刀,在蠟燭上的火苗上燒的發紅,然後拿過一個棉球擦去上面的煙塵。
言老三看的發懵,
師傅把中藥材打出來的汁用木勺喂到爹的嘴裡,又用小刀在傷口附近伸展,剜去裡面的腐肉,將藥汁連同藥渣一起塞到傷口中,外面用包裡拿出來的膏藥糊住。
其他的傷口,也是如此辦理。沒有破頭的傷口,他用刀尖挑破,塗上藥汁,也用膏藥粘住。
放著腐肉的布片,擦拭的布片,他輕輕捲起來整齊的排列到炕頭上。
剩下的藥汁,他傾倒到碗裡,藥渣拿出來,放到一個布包中。
隨後,他到院子裡,把包著腐肉和擦拭弄髒的布片放到灶堂裡,燒光。然後從竹簍裡取出剩下的幾味藥,吩咐在院子裡晾曬乾燥,他說這些藥有別的用途,大家千萬不要吃不要動,有毒的。
這個過程中,爹除了一開始去掉腐肉過程中哼了幾聲外,其他過程沒有任何聲音,任由師傅擺弄治療。
娘在外面,已經做好了米,還是一碗酸白菜,端上了飯桌。
言老三的二哥和妹妹已經從山坡上回來,馬上圍坐在飯桌旁準備吃飯。
娘給石妙興拿過一個馬紮,請他也一起吃飯,他回絕:
“我是出家人,不能吃你們的飯,化緣得來的才是我的。謝謝嫂子了。”
說完,他就向外走,娘喊了一聲:
“這是答謝大夫,吃飯無妨。”
“出家人普渡眾生是德行,不必答覆。只是 ,老哥哥一會要是喊餓,只能喂他濃米汁,不可以讓他吃米,千萬記住。晚上我還會回來的,麻煩把廚房貴重的東西收拾好就行。”
“沒啥貴重的,晚上有啥事就喊你。”
“你們休息就行,別等我。有啥事喊我就可以。”
這時候,天上的雲彩開始聚集,發黑,遠處傳來隱隱約約的雷聲,看來,真要下雨了。
石師傅走出言家,看了天色,也是直奔剛才採藥的山坡。他拿出藥鏟,在山坡和莊稼間挖著野菜,裝滿瓦缶為止,然後快速下山,走到村頭的古槐下面,把裝滿野菜的瓦缶放到面前,拿出蒲團開始打坐,然後朗聲誦經。
附近的村民聽到誦經聲音,走出家門,開始瞻仰出家人風采。
有幾位日常禮佛的老太太看到這個情況,就回家拿出一個飯糰放到野菜裡。石師傅一動不動,高誦佛號,表示對禮佛村民的感謝。
奇特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