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武校(1 / 2)

小說:大唐鎮國公 作者:空櫻

朝堂之上,對於涇陽縣的教育制度改革,眾臣多有微詞,尤其是那些出身世家的官員,更是嗤之以鼻。

他們認為,陸通此舉不過是白費力氣,徒增虛名。

一時間,議論紛紛,貶斥之聲不絕於耳。

“陸通此舉,實屬荒謬!”一位年長的侍郎憤然拍案,聲音中帶著幾分不屑,“朝廷的科舉,考的都是四書五經等經典學問和策論,涇陽縣學校那些新奇的知識,又有何用?想要做官,還得是熟讀聖賢書,通曉治國之道,豈是這些旁門左道所能替代的?”

另一位侍郎也附和道:“正是,陸通此舉,恐難持久。若真要改革,也當從京城做起,方能引領風氣。區區一個涇陽縣,又能掀起多大波瀾?”

朝堂上的議論,如同潮水般湧來,陸通的改革之路,似乎充滿了荊棘。

然而真正的變革,往往需要經歷無數的質疑與挑戰。

對於朝堂上的閒言碎語,陸通既不關心也不在意。

他心中所掛念的,唯有涇陽縣的民生疾苦與百姓安危。

此刻,他正忙碌於給涇陽軍佈置搶險救災演練,力求在災難來臨之時,能夠迅速有效地保護一方平安。

陸通立於軍營之中,身著樸素的布衣,神情專注而嚴肅。

他親自指揮,與士兵們一同演練,每一個細節都不放過。

他深知,只有在平日裡嚴格訓練,才能在關鍵時刻發揮出最大的效用。

“諸位將士,今日的演練至關重要,關乎著我涇陽縣百姓的生命財產安全。”陸通的聲音沉穩有力,迴盪在軍營之中,“我們要做到有備無患,無論何時何地,都能迅速應對,保護好我們的家園。”

士兵們聽後,皆是士氣高昂,齊聲應諾。

他們的眼神中,透露出對陸通的信任與敬仰。

在這片土地上,陸通不僅是侯爺,更是一位心繫百姓、勇於擔當的英雄。

秦瓊立於涇陽軍軍營之中,目光炯炯有神,注視著眼前的演練。

只見士兵們行動有序,配合默契,無論是搭建帳篷、搬運物資,還是救援傷員,都顯得井井有條。

秦瓊不由得點頭稱讚,心中暗想,原來軍隊還能這樣使用,不僅能提升自身的戰鬥力,更能增進軍民之間的感情。

“如此演練,既能鍛鍊隊伍,又能拉近與百姓的距離,”秦瓊輕聲說道,語氣中帶著幾分讚賞,“軍心可用,民心可用,這正是我們所需要的。”

秦瓊轉頭望向陸通,眼中滿是欽佩之色。“陸通,你此舉真是高明,既能增強軍力,又能鞏固民心,實乃一舉兩得之策。”

陸通微微一笑,拱手回應:“秦叔父過譽了,這些都是為了百姓的福祉著想,當盡吾輩之責。”

二人相視一笑,彼此間的心意相通,皆是對這片土地的深情厚愛。

秦瓊凝視著陸通,心中不禁湧起一陣感慨。

他暗自思量,若陸通生於亂世,必將成為一方霸主,其才智與胸襟,即便與當今聖上相比,亦不遜色分毫。

陸通外表看似散漫,不拘小節,然而一旦投身於事務之中,卻是雷厲風行,毫不拖沓。

“陸通,你這般人才,若非生逢盛世,怕是要成為亂世中的英豪了。”秦瓊輕嘆一聲,言語間充滿了敬佩之意。

陸通聞言,淡然一笑,搖頭道:“秦叔父謬讚了,我雖有微薄之力,但能為國效力,為民造福,已是平生所願。”

秦瓊聽罷,心中更是添了幾分敬仰。

他深知,陸通雖言辭謙遜,但其內心深處,卻懷揣著一顆為國為民的赤子之心。

在這片土地上,正是因為有了像陸通這樣的英雄,才能讓百姓安居樂業,國家繁榮昌盛。

秦瓊身處涇陽縣,名義上是負責屯田之事,實則不過是朝廷安排的一處養老之地。

這裡遠離朝堂紛爭,日子過得悠閒而平靜,幾乎無需他親自操勞什麼。

秦瓊每日裡或漫步于田間地頭,觀稻穀青黃之變;或靜坐於書齋之中,品茗讀書,享受著難得的清閒時光。

儘管心中偶有壯志未酬的遺憾,但更多的,是對這片寧靜生活的感激與珍惜。

當薛仁貴攜子薛訥踏入陸府之時,見廳中秦瓊亦在座,不由心中一喜,連忙上前施禮,恭敬道:“見過胡國公!”

秦瓊見狀,忙起身回禮,笑道:“薛將軍何須如此多。”

言語之間,盡顯平易近人的風範。轉而又看向薛訥,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