涇陽縣內,新學校林立,書聲琅琅,一派生機勃勃之景。陸通與魏王李泰二人,身著正裝,面容莊重,穿梭於各校之間,準備開學之日的演講。
陸通言辭懇切,溫文爾雅,他說道:“諸位學子,今日我等相聚於此,共慶新學期之始。願你們在這片知識的沃土之上,如春日之苗,茁壯成長,汲取智慧之光,成就非凡之才。”
魏王李泰,身為皇室貴胄,卻無絲毫驕矜之態,他言道:“吾等皆為求學者,當以學為先,以德為本。願爾等在校期間,勤學苦練,不負光陰,不負己心。吾輩雖不能親臨每堂課,然心繫教育,願與諸君共勉。”
二人言語之中,既有對學子們的深切期望,亦不乏對教育未來的美好憧憬。在場的學生們,無不被二人的熱情所感染,眼中閃爍著對未來的無限嚮往。
隨著陸通與魏王李泰的腳步,每到一處,皆能感受到師生們高漲的學習熱情和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期待。涇陽縣的教育事業,在這兩位賢者的引領下,正向著更加輝煌的明天邁進。
待至涇陽縣大學,此地更是人聲鼎沸,學子云集,一派盛況。
陸通遂親自修書一封,邀請當今聖上李世民與長孫皇后駕臨,共襄盛舉。
信中言辭懇切,表達了對聖上及皇后的敬仰之情,以及對陛下蒞臨指導的熱切期盼。
數日後,李世民接得書信,展顏一笑,隨即召見陸通,言道:“陸卿所言,朕心甚慰。教育乃國之根本,朕自當親往,以示重視。”
長孫皇后聞言,亦點頭稱善,表示願同前往,以鼓勵學子。
開學當日,李世民與長孫皇后駕臨涇陽縣大學,一時之間,鼓樂齊鳴,禮炮轟響,全校師生皆列隊迎接,場面蔚為壯觀。
李世民登臺,環視四周,目光溫和而堅定,緩緩開口:“諸位學子,今日之盛會,實乃國之幸事。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望爾等珍惜時光,刻苦學習,以才學報效國家,不負青春,不負時代。”
長孫皇后隨後發言,她聲音柔和,卻字字珠璣:“我朝自立國以來,便以仁政治天下,重視教育。今見涇陽縣大學學子滿園,心甚歡喜。願各位學子以學業為重,修身齊家,將來成為國家棟梁之才。”
陸通在一旁聽罷,心中感慨萬千,暗自思量,今日之盛況,必將載入史冊,成為後人傳頌之美談。
涇陽縣大學的學子們,亦受此激勵,個個精神振奮,誓要以實際行動回報聖上與皇后的厚望。
李世民言畢,稍作停頓,隨即宣佈親自題字,以資鼓勵。
只見他緩步走到案前,侍從早已備好筆墨紙硯。
李世民提筆,凝神靜氣,筆鋒輕轉,一氣呵成,揮毫寫下“為大唐之崛起而讀書!”幾個大字,筆力遒勁,氣勢磅礴,字字透露出帝王之威嚴與期望。
緊接著,李世民又揮毫潑墨,書寫“涇陽大學”四字,其字結構嚴謹,筆畫流暢,盡顯書法之美。
這兩幅字一經完成,場內頓時響起雷鳴般的掌聲,學子們無不為之動容,紛紛跪拜,高呼萬歲,聲震雲霄。
陸通見此情景,心中激動不已,連忙上前接過御筆題字,小心翼翼地展示給眾人。
這一刻,涇陽縣大學彷彿被賦予了新的生命與使命,每一位學子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榮耀與責任。
李世民與長孫皇后相視一笑,眼中滿是對未來的期許與信心。
此番盛舉,不僅加深了君臣之間的默契,更在學子心中種下了為國效力的種子,必將成為一段佳話,流傳千古。
待到開學典禮圓滿結束,陸通恭敬地請李世民、長孫皇后及魏王李泰移步,一同前往陸家莊。
沿途,百姓夾道歡迎,歡呼聲此起彼伏,場面蔚為壯觀。
李世民心中舒暢無比,望著四周欣欣向榮的景象,不禁感嘆道:“我大唐盛世,正是如此。”
陸通一路上細心照料,無論是行路還是歇息,皆安排得井井有條,令李世民頗為滿意。
抵達陸家莊後,陸通更是親自引領,穿過曲徑通幽的小道,來到一處雅緻的庭院。
庭院中花木扶疏,清風徐來,令人心曠神怡。
李世民步入庭院,環顧四周,讚許地點了點頭:“陸愛卿,你這陸家莊果然別有一番風味,真是個修身養性的好去處。”
說罷,他輕輕拂過一旁的石桌,坐了下來,長孫皇后與李泰亦隨之落座。
陸通見狀,連忙吩咐僕人奉上香茗,恭敬地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