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暗湧(1 / 2)

小說:大唐鎮國公 作者:空櫻

夏州建設兵團處,因有了程咬金之配合,太子李承乾之土改政策施行得極為順遂。

雖依舊存有五姓七望之人從中作梗,鼓動本地貴族生事,但在程咬金之軍隊鎮壓之下,終究翻不起什麼大浪。

而且李承乾亦在積極地做著基層百姓之工作,令其知曉他們的生活之所以過得那般悽苦,皆是因被地主貴族剝削所致。

如今土改政策一經施行,他們的生活便會與往昔有極大之改觀。

而且李承乾亦頒佈了諸多利民之策,鼓勵當地之百姓積極拓荒。

其中之政策裡不僅存有減免賦稅之舉,官府還會發放新糧之種子,使百姓得以邁出初始之步。

除此之外,夏州建設兵團各處之礦山皆被官府牢牢掌控,即便有五姓七望之人提前收購,亦會被李承乾強制購回。

倘若五姓七望之人膽敢不從李承乾,他便讓程咬金帶著大軍去與五姓七望之人論道明理。

陸通於書信之中跟李承乾言明:“一個地方若欲煥然一新,要麼百姓與統治者上下齊心,共同求變;要麼便破而後立,於重建之時定下基調,持之以恆。”

如今之李承乾便是謹遵此句教誨,於夏州建設兵團重建之機,開始大刀闊斧地推行變革。

秦懷道與尉遲寶林亦成長甚多,他們跟於李承乾和鍾元等人身後,亦習得不少治政之法門。

夏州建設兵團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推進著,而與夏州建設兵團有領土接壤之吐蕃國,確是有些躁動不安分。

五姓七望之人見李承乾於夏州建設兵團絲毫未給他們顏面,於是五姓七望之人便攜無數金銀去挑唆吐蕃國。

吐蕃國若欲發展強盛,那麼夏州建設兵團乃是其繞不過之坎,除非吐蕃國具能力自另一方向打進西域,亦或打進天竺,否則其只能偏安於一隅。

松贊干布接見了五姓七望之人,然對五姓七望所提之要求著實有些躊躇。如今之吐蕃,實不敢去招惹大唐。

松贊干布望著底下那幾位五姓七望之人,心中亦是倍感感慨。

如今之大唐漸趨昌盛,然這些個大唐之世家成員,卻是處心積慮地與大唐朝廷相抗衡,當真是饒有趣味。

雖權力之爭自古皆存,然中原之地之權力爭鬥卻是較其他地方激烈甚多,其中之手段亦乃層出不窮,令人防不勝防。

松贊干布望了祿東贊一眼,仿若在尋求其之意見。

祿東贊察覺到了松贊干布的眼神,遂開口言道:“贊普,臣覺得可以應下。”

如今之吐蕃松贊干布在祿東贊和噶爾東贊之協助下,諸部皆歸服,上下齊心,有大興之祥瑞之兆。

吐蕃斷不可能甘願偏安於一隅,其對吐谷渾之地,亦乃如今之夏州建設兵團,甚是覬覦。

噶爾東贊聞言後沉思了片刻,隨後亦開口道:“贊普,臣亦覺可以答應下來。”

噶爾東贊乃是一介鷹派人物,其對於擴張懷有極大之熱忱。

松贊干布聽了之後,遂將心中之疑慮道出:“然則若吾等於邊境生事,是否會觸怒大唐皇帝陛下?”

此時五姓七望之人開口道:“贊普不必憂心,大唐朝堂之上自有我五姓七望之官員會從中幫忙周旋,大唐至多便是派兵威懾,斷不會入侵吐蕃。”

松贊干布聽了之後,眉頭緊蹙。

儘管五姓七望之人如此言說,但究竟靠不靠譜,實難斷言。

畢竟作決定者非五姓七望之人,而是李世民。

於一番審慎之商議後,松贊干布權衡再三,終是應了那武姓所期望提出之請求。

彼時,心思各異,然松贊干布此決,似是塵埃落定,卻又暗含諸多變數。

在那五姓七望所期望之人得了心中欲求之答案後,便悄無聲息地離開了吐蕃。

與此同時,松贊干布遣祿東贊出使大唐,欲向這煌煌大唐求取諸多先進之技藝,且希翼開放邊境以行互市之舉。

其志高遠,意在借大唐之昌盛,促吐蕃之繁榮。

祿東贊此番出使之任務,當中涵蓋了向大唐提親之要事,意在使松贊干布迎娶一位大唐公主,藉此令大唐對吐蕃之援助順理成章、名正言順。

彼時,祿東贊身負重任,心懷期許,欲以這聯姻之舉,牽起唐蕃之間緊密之聯絡。

然此事關乎邦交,其過程想必是曲折多舛、波瀾起伏。

對於吐蕃贊普迎娶大唐公主此樁事宜,祿東贊心下倒是甚為自信。

畢竟,中原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