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方交接完畢之後,祿東贊與大唐的送親隊伍鄭重地與程咬金告辭。
祿東贊言辭懇切,表達了對大唐的感激之情以及對兩國友好關係的期待。
程咬金亦是一番囑託,望其能好好照顧文成公主。
隨後,祿東贊便率眾簇擁著文成公主的車駕,緩緩啟程,朝著吐蕃而去。
馬蹄聲聲,車轍轆轆,隊伍漸行漸遠,揚起一路煙塵。
送親的眾人望著遠去的隊伍,心中默默祈禱著此次和親能夠順利,兩國能夠永結秦晉之好。
程咬金望了幾眼日月山,心裡總覺有何處不對,可他卻也說不上來,究竟是哪裡不對勁。
程咬金眉頭緊鎖,目光中透著疑惑與憂慮,喃喃自語道:“這心頭怎的這般不踏實,卻又不知緣由。”
良久,他長嘆一口氣,無奈地搖搖頭,而後大手一揮,率領著軍隊返回夏州。
馬蹄聲疾,軍旗飄揚,程咬金騎在馬上,仍是頻頻回首,似要從那漸行漸遠的山巒中尋出那絲令他不安的端倪。
日月山中,一天罡地煞衛匆匆歸來稟報:“盧國公已然率軍離去,如今這吐蕃的迎親隊伍亦快步入埋伏之圈矣。”
此人氣息微喘,神色緊張又急切:“我一直暗中觀察,未見有何異常,盧國公所率之軍確已遠去,那吐蕃迎親隊伍正一步步靠近我等設下的埋伏。”
隨後,十幾個天罡地煞衛各自引領著一些涇陽軍士卒,悄然落入預設之陣地,屏氣凝神,準備劫親。
只見這些將士們個個神情肅穆,動作敏捷而又小心謹慎。
天罡地煞衛們身如獵豹,眼神凌厲,手中緊握著兵刃;涇陽軍士卒們亦是嚴陣以待,心跳聲彷彿與這緊張的氣氛融為一體。他們心中皆念:“此次行動只許成功,不許失敗!”
當吐蕃的祿東贊帶著迎親隊伍即將離開日月山地界時,道路兩側的山坡上突然殺出許多劫匪,朝著迎親隊伍洶湧衝來。
只見這些劫匪個個蒙著面,手持利刃,口中呼喊著,氣勢洶洶。
祿東贊面色大變,眼中閃過一絲驚慌,但瞬間便鎮定下來,趕緊大聲下令讓吐蕃士兵全力保護好文成公主的車駕,準備迎敵。
吐蕃士兵們迅速反應,紛紛拔出武器,將文成公主的車駕緊緊圍在中間,個個神情緊張,嚴陣以待。
只見這些劫匪個個身手驚人,其作戰能力比許多軍隊中的精兵都還要訓練有素。
他們招式凌厲,配合默契,在敵陣中穿梭自如,所到之處,吐蕃士兵紛紛倒下。
只不過在這慌亂緊急的時刻,祿東贊根本來不及細細觀察,只覺這些劫匪太過彪悍,心中暗暗吃驚。
只是短短頃刻間,便已有百餘吐蕃士兵被對方擊殺,鮮血染紅了一片土地。
然而,幸運的是,文成公主的車駕在吐蕃士兵的拼死保護下,卻是安然無恙,依舊穩穩地停在原地。
祿東贊手持長劍,怒目圓睜,對著這群劫匪大聲喝道:“大膽狂徒!此乃大唐公主車駕,爾等居然敢行劫掠之事,就不怕大唐皇帝陛下怪罪下來嗎?屆時,上天入地,爾等皆逃脫不得!”
祿東贊聲如洪鐘,面色漲紅,額上青筋暴起,眼中怒火燃燒。
他身形挺立,衣袂飄飄,雖身處險境,卻不失威嚴之態。
其身旁的吐蕃士兵亦被他的氣勢所鼓舞,個個咬牙切齒,握緊手中兵刃,欲與劫匪拼死一搏。
然而,這群劫匪卻是絲毫未被嚇到,反倒在聽了祿東讚的話之後,殺得愈發起勁。
刀光劍影交錯,喊殺聲震耳欲聾。
祿東贊身陷重圍,左支右絀,有好幾次,他都險象環生,差點被對方的利刃砍殺。
若不是身旁的親兵以命相護,捨身擋刀,恐怕他早已身首異處。
祿東贊心內驚惶,卻也強自鎮定,揮劍奮力抵抗,心中暗忖:“今日難道要命喪於此?”
待到吐蕃軍隊被殺得只剩三分之一,祿東贊身上亦是傷痕累累,血跡斑斑,整個人狼狽不堪。
他面色蒼白,眉頭緊皺,眼中透露出一絲不甘與絕望。
只見祿東贊心中暗自一哼,深知大勢已去,當下保命要緊。
於是,他當機立斷,下令讓剩餘的吐蕃士卒護著他迅速離開此地。
此刻的他,滿心都是對自身安危的擔憂,至於文成公主的車駕,實在是無暇顧及,也只能暫且拋之腦後了。
祿東贊倒也不懼松贊干布會因此怪罪於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