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一親臨那暗無天日、陰風陣陣的營帳之中,施以重刑,直至從那些吐谷渾探子的口中榨取了所需的機密。
待審訊完畢,他面色凝重,揮手示意,手下人即刻將這些傷痕累累、氣息奄奄的敵方斥候就地正法。
未敢稍作停留,陸一迅疾整理好得來不易的情報,心中滿載著緊迫感,快步前往陸通的營帳。
輕掀簾幕,緩步入內,他雙手恭敬地將那份至關重要的情報遞至陸通面前,言道:“郎君,吐谷渾之密已悉數掌握,望您閱後定奪。”
“速將我方斥候遣出,務必詳查吐谷渾各處駐軍之實情,不得有絲毫差池。大總管等數路大軍尚在行軍途中,未及至此,我軍暫且在此休整,嚴加防範,靜候後續號令。”陸通閱畢手中密信,目光炯炯,語氣沉穩而有力,對陸一吩咐道。
他卓立於營帳之內,身姿如松柏般挺拔,渾身散發出一股不可抗拒的威勢,那肅穆的面容彷彿鐫刻著此次戰局的嚴峻與緊要。
陸一聽罷,神情肅穆,拱手領命:“末將遵命!”
隨即轉身,步伐堅定地離去,執行此等緊要任務。
帳中僅餘陸通一人,揹負雙手,靜立不動,陷入了深長的思考。
數日光陰荏苒,風雲變幻莫測。
於那廣袤無垠的邊疆之地,唐軍十萬雄師猶如鐵流匯聚,旌旗遮天蔽日,鎧甲熠熠生輝,喊殺之聲響徹雲霄,其勢之壯,足以令人心膽俱裂。
而在另一端,李道宗麾下的精銳之師,在庫山腳下與一股來勢洶洶的吐谷渾軍隊狹路相逢。
然而,李道宗面色不改,騎馬立於陣前,手中橫握長刀,目若朗星,聲如雷鳴,其怒吼之聲迴盪于山間,激盪人心。
身後唐軍將士個個鬥志昂揚,殺氣騰騰,皆欲一展雄風。
隨著李道宗手中長劍一揮,猶如猛虎出籠,唐軍如潮水般湧向敵陣。
剎那間,刀光劍影交錯,喊殺聲震耳欲聾,血花四濺,場面慘烈。
李道宗身先士卒,英勇殺敵,其勇武之姿鼓舞了每一位戰士。
經過一番血戰,唐軍以雷霆萬鈞之勢擊潰吐谷渾,敵軍敗退如山崩地裂,落荒而逃。
那吐谷渾的殘兵敗將,丟盔棄甲,狼狽不堪地奔回至慕容伏允的駐地。
眾將士面帶驚恐,身顫心悸,滿腔的恐懼與絕望化作哀嚎,嚮慕容伏允泣訴道:“王上,此次來襲的唐軍,竟是由李靖為帥!”
聞此言,慕容伏允面色驟變,蒼白如紙,眼中泛起無盡的恐懼。
雙掌不由自主地輕顫,內心猶如波濤洶湧的大海,難以平息。
憶及李靖往昔的赫赫戰績,那令人望塵莫及的智謀與兵法,慕容伏允頓感一股冰冷刺骨的寒意自腳底升起,直透心扉。
恐懼如同濃重的烏雲,籠罩在他的心頭,讓他手足無措,惶惶不可終日。
“大王,依臣愚見,不如背水一戰,與唐軍決個生死。或許,此等孤注一擲之下,尚存一絲轉機。”吐谷渾天柱王神情肅穆,單膝跪地,拳首微傾,嚮慕容伏允進言。
他雙眸炯炯有神,額頭青筋隱現,剛強的臉龐上刻滿了不屈,彷彿已將生死置之度外。
身後長袍隨風獵獵作響,宛如戰鼓催徵,昭示著其破釜沉舟的壯志豪情。
慕容伏允目光如刃,掃過天柱王,心中湧動著無盡的憤怒與無可奈何。
他輕蔑地冷哼一聲,語氣中滿是憤慨:“哼!若真有那般機會,本王又何嘗不願一搏?只是,你可曾細想過,那大唐開國的英傑,哪一個不是名震四海,威震八方?哪一個不是智計百出,勇冠三軍?我等如何能輕易勝之!”
思緒至此,慕容伏允心下頓生悔意,痛心疾首。
悔不該當初輕率放任部眾侵擾大唐邊疆,致今日之困局,吐谷渾恐再難逃亡國之厄。
慕容一族,似乎總是在國破家亡的邊緣徘徊,在復興之路的荊棘中掙扎,如同被蒼天遺棄,永無寧日。
在這生死攸關之際,慕容伏允心中湧起無盡的絕望,經歷了一番心靈的煎熬與抉擇,終是咬緊牙關,面容陰沉似烏雲密佈的天際,下令焚燒那堆積如山的軍需物資,以斷後路。
霎時之間,烈焰騰空而起,黑煙漫卷,彷彿要吞噬這天地間的光明。
慕容伏允凝視著那片火海,眼眸中既有決然之色亦有難以割捨的情愫。
隨即,他沒有絲毫猶豫,揮手下令,率領殘兵敗將棄守城池,向那遼闊無邊、地勢險峻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