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涇陽縣的陸家莊內,陸通正聚精會神地規劃著推廣西紅柿與辣椒的種植之計劃。
如今之大唐百姓,多患有夜盲症,而西紅柿恰可很好地緩解此症狀,若能長期食用,好處實乃多多。
至於那辣椒,身為香辛料,於調味之事有著極大的用處,亦是需要大力推廣。
陸通精心規劃於陸家莊撥出一部分土地用以種植西紅柿和辣椒,與此同時,讓涇陽官府亦推廣種植,官府不僅會給予相應的補貼政策,而且還會以事先約定好的價格進行回收。
同時,涇陽縣亦會大興土木建造加工工坊,將西紅柿精心加工成番茄醬,使其成為一種獨特的調料,以改善百姓之生活。
如此一來,官民皆能夠有所創收,亦可增加諸多就業之崗位,實乃一舉三得之良策。
陸通令王玄策派遣農業部門的官吏前來陸家莊學習並記錄種植技術,以方便後續的推廣種植以及指導相關工作。
王玄策自然是全力以赴予以配合,他對於涇陽侯的吩咐未曾有半點遲疑。
當然,王玄策亦需和中書省彙報此事,畢竟涇陽縣直屬中書省與陛下管轄,所有政策皆需上報核准。
中書省雖說乃是涇陽縣的上級機構,然而他們並不會過多插手涇陽縣之事,說白了,涇陽縣的主事之人唯有李世民與陸通。
房玄齡凝視著那關於涇陽縣的奏疏,心中暗歎,涇陽縣又要著手開始推廣新作物了。
“克明啊,涇陽侯又有新動作了。”房玄齡緩緩放下手中的奏疏,目光轉向一旁正悠然喝茶的杜如晦。
杜如晦自從鬼門關艱難歸來後,便開始注重養生之道,雖已重回朝廷處理政務,然而並不似往昔那般辛勞奔波。
“給我瞧瞧。”杜如晦輕輕放下茶杯,伸手接過了那封奏書。
“嗯,雖說此決定出自涇陽侯,但這涇陽新縣令王玄策實乃一位大才,他將新政的諸多細節補充得極為詳細,還精心制定了相應的託底政策,不讓百姓存有後顧之憂,大善!”杜如晦不吝誇讚起了王玄策。
“是啊,涇陽縣的每一任縣令皆是有德有才之輩,不論是之前的陳忠、馬周,亦或是如今的王玄策,皆為治世之能臣。也不知涇陽侯的眼睛究竟是如何長的,總能於民間發掘出這般人才。”房玄齡亦是不禁感嘆道。
“此乃好事,能臣賢臣增多,咱們亦可更為輕鬆一些,後繼有人總歸比青黃不接要好得多。”杜如晦爽朗笑道。
“涇陽縣的施政方針著實極具遠見,以人為本,以教育為本。這才短短過了幾年,涇陽縣竟已能夠在人才方面自給自足了,甚至上次科舉外派出去的涇陽學子們皆已做出了不小的成績。”房玄齡輕撫鬍鬚,由衷讚歎。
涇陽縣已然打破了以往士族長久把持知識的壟斷地位,如今廣開民智,可謂人才濟濟。房玄齡和杜如晦自然深知教育之重要性,然而涇陽縣不比整個大唐,士族仍舊是推行教育、廣納人才之路上最大的阻礙。
房玄齡和杜如晦亦是士族出身,草莽之人想要土雞變鳳凰,實乃極其困難之事,萬中無一。將其當做激勵之目標尚可,但絕不能將其視作常識。
房杜二人著實算是無私為公矣,即便自身出身士族,卻也一直在為天下百姓勞心勞力。
這亦是李世民為何如此信任二人的緣由所在,房謀杜斷,猶如左膀右臂,正是如此。
“涇陽侯正在為陛下開闢道路,我們斷不能袖手旁觀。如今有諸多世家官員紛紛上奏彈劾太子殿下,言稱太子殿下在夏州建設兵團動用武力鎮壓,毫無仁德之心。”房玄齡與杜如晦聊起了夏州建設兵團之事。
“此事不必著急,陛下想必早就知曉了。也正好藉此瞧瞧太子殿下的應變之能,權當是為日後做鋪墊,早一些看清這朝局也好。”杜如晦收起先前的輕鬆神態,目光微微凜然而起。
陸通在收到李承乾對侯君集騎牆當牆頭草這般做派的抱怨之後,心中便已然知曉,李承乾所面臨的最大阻礙並非世家,而是侯君集。
侯君集此人恃寵而驕,說其目中無人亦不為過。但凡得勢,必然驕縱跋扈,不可一世。
夏州建設兵團的土改於陸通後面的佈局而言極其重要,陸通斷不想被侯君集給攪亂破壞了。
於是,陸通毅然前往長安城,求謁李世民。
御書房內,李世民與陸通二人相對而坐,共品香茗。
“陸愛卿,你可是位稀客啊。除卻朕傳召於你,你平素可是極少來這長安的。”李世民面帶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