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日後,陸通攜著陸一前往那涇陽縣衙。
王玄策於會議室之中接待陸通,正襟危坐,面色肅穆,靜靜等待陸通發話。
陸通示意陸一拿出計劃書遞給王玄策,王玄策趕忙雙手接過盒子,小心翼翼地開啟而後檢視。
“侯爺,此辦法的確精妙絕倫,往後教育有規制可依循,亦能夠大大提升百姓的識字之率。長此以往,涇陽之學風必然鼎盛非凡。”王玄策極具眼光,一眼便能看得出改制後的學校有著諸多長遠之益處。
“此乃我曾言的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之道理,只要意識到了問題之所在,便要於當下竭力改正。大唐的以後,靠不得我們,我們只能為後人奠基,讓後人站在前人的肩膀之上,望得更遠,做得更優。”陸通緩緩開口道。
“涇陽縣乃是試點之縣,雖擁有極大的自主權,然亦有相應之責任需承擔。這些政策先於涇陽試行,日後朝廷推廣之時方才有據可查。”
陸通對著王玄策說道。
“侯爺,那這個學校改制究竟何時開始施行?”王玄策抱拳問道。
“先將政令傳達下去,而後著手準備招募教師與興建學校。教材一事我已然通知了書坊,現今已然開始印刷了。對於興建學校一事,你大可發動商賈參與進來,讓他們投資,能夠在學校裡立碑寫上贊助商之名。”陸通一邊向王玄策仔細吩咐,一邊暗自想著如何從商人手中摳錢出來。
“侯爺,教師一事怕是頗為棘手,不易解決。”王玄策微微皺眉,面露憂色。
學校教材之類皆可用錢解決,此乃小事,問題不大。但教師這一塊可就著實有些麻煩,只因諸多科目並無可稱合適之人員。
“莫急,課程可待有合適人選之時再加進去。且先讓縣學裡的諸多學子們前往各地擔任老師,這麼多年縣學亦教出不少,應付前期已然足夠了。”陸通早有預料,從容不迫地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是,侯爺。”王玄策聞言後也不再過度憂心忡忡,畢竟飯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先勇敢地走出第一步再說。
陸通和王玄策敲定了有關於學校改制的諸多繁雜事項後,帶著陸一離開了涇陽縣衙。
在涇陽縣城中心那繁華熱鬧的商業地帶,陸通和陸一步履悠然地徒步漫遊。
“變化真大啊!”陸通望著那熙熙攘攘、熱鬧非凡,人來人往川流不息的涇陽縣城,情不自禁地感嘆道。
雖然比不上後世那鱗次櫛比的高樓拔地而起,但涇陽縣也算是發展迅猛,已然成為了京畿地區的重要經濟樞紐之一。而另外一處,自然便是那宏偉壯麗的長安城。
如今,長安城亦在逐步開始改建,有部分下水道和水泥路已然動工建設。想必數年之後,長安城定會更加繁華壯麗,美輪美奐。
“要不是郎君,涇陽怎能夠有這般繁榮景象。”陸一不露聲色地拍馬屁。
“欸,我只是其中一環罷了,涇陽縣能有如今之成就,離不開百姓之辛勤勞作,亦離不開陛下之英明決斷。”陸通斜睨了陸一一眼,心中暗道,這傢伙居然學會拍馬屁了,還真是少見。
“郎君說的是。”陸一趕忙點頭應和,一副您說啥那便就是啥的模樣。
“算了,你以後還是莫要學拍馬屁了,這都學的是些什麼呀?”陸通頗有些無語,眉頭微皺。
陸一訕訕地笑了幾聲,旋即便恢復了原本那冷酷無情的模樣。
長安城鴻臚寺中,來自高句麗的使者正於鴻臚寺官員的引領之下,朝著暫住之所緩緩行去。
與高句麗使臣一般,還有來自新羅的使臣。
最近兩年,高句麗和百濟合力針對新羅,妄圖阻斷新羅向大唐朝貢之途。新羅腹背受敵,處境艱難,實有些支撐不住了。故而派遣使者不遠萬里趕赴長安,面見大唐皇帝陛下,懇請大唐出面訓斥高句麗和百濟。
高句麗和百濟妄圖吞併新羅,然新羅長久以來一直和中原王朝關係甚佳,自稱為藩屬之國。因此,高句麗心懷不軌,欲滅了新羅,以擴張其版圖。
高句麗倒是未懼大唐興兵攻打,只因前隋楊廣徵討之事仍歷歷在目,他們篤定大唐不會輕易動兵。畢竟那遼東之地,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實非輕易可破。
而且大唐對遼東的治理並非極為上心,難以構築形成有效的戰略地帶。一旦出兵攻打高句麗,大唐軍隊的補給線便會漫長無比,高句麗只需採取拖延之策,便能拖至大唐退兵。
至於高句麗緣何也要派遣使臣來長安,一來乃是為了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