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管城李氏一脈的災難(1 / 2)

小說:大唐鎮國公 作者:空櫻

“公子!”李公子的心腹侍從驟然色變,失聲驚呼。

未曾料想,自家主子竟於無聲無息間遭人擒獲,一時間,心中驚濤駭浪,不知所措。

“若再不解救勞工,放下兵戈歸順,爾等便休想有生路!”李君羨洞悉眼前之局,高聲厲喝,聲震四方。

李公子心中已然絕望,暗思即便身死,也要拉上數百勞工作為陪葬,正欲開口命心腹行此絕路,卻見陸一突兀地揮動匕首,瞬息間割下了他的左耳。

霎時,李公子的慘叫聲劃破長空,響徹雲霄。

李公子轉首望向陸一,眼中燃燒著熊熊恨火,恨不得生啖其肉,寢其皮。

陸一見狀,冷笑著迎上那仇恨的目光,揮手便是一記重掌,直擊李公子面門,又令他口中數顆牙齒應聲落地。

李承乾與李泰目睹此景,皆是目瞪口呆,心中暗自思量:陸通府上的人,竟如此狠辣。

李公子言語含糊,口中之言彷彿在斥責他人。

李公子的心腹命私兵棄械,釋勞役。今公子遭擒,大局已定,再無回天之力,是否能留得性命,全憑此刻的態度。

這些平日裡隨主沉浮的從人,此刻也只得放低身段,求一條生路。

李承乾令李君羨率千牛衛將趙郡李氏之私兵悉數縛起,眾勞工見狀,紛紛跪地叩首,感恩太子殿下的浩蕩恩澤。

李承乾諭令勞工暫且歸家,言明朝廷不久將遣官吏前來,妥處其工錢補償事宜,以示皇恩浩瀚,恤民為本。

眾勞工聞此言,皆感激涕零,紛紛叩首稱頌,千恩萬謝,良久方依依不捨地離去,心中皆懷揣著對朝廷仁政的無限期盼。

陸一將那趙郡李氏之子擲於千牛衛前,旋即向太子李承乾與魏王李泰拱手作別。十一騎隨之縱馬疾馳,塵土飛揚間,漸行漸遠,直至身影模糊,終歸於無。

李君羨目送那逐漸消逝的十一騎,心中波瀾起伏,思緒如潮。而李承乾與李泰二人,對陸通能育此等英勇之士,心生敬佩,暗自讚歎其手段卓絕,實非尋常可比。

數日後,李承乾等人攜趙郡李氏一族眾人,踏破塵煙,重返長安城。

李世民聞訊,龍顏震怒,趙郡李氏竟膽敢向太子與魏王出手,此等行徑,分明是視王法如無物,自尋死路!

李世民旋即敕令大理寺卿孫伏伽,嚴加審訊趙郡李氏諸人,繼而定其罪名,以正朝綱。

趙郡李氏之趙縣一脈,迅疾調動朝中勢力,聲言此事乃管城一脈所為,與彼等無涉。

趙縣一脈藉此機敏之舉,迅速劃清界限,以圖自保。

此乃謀逆之罪,牽連九族,即便趙郡李氏根深葉茂,亦難承此重壓。

一旦坐實,滿門上下恐難逃一劫。

李世民並未對趙縣一脈施加壓力,然則遣陸通領涇陽兵馬,疾速趕往管城,嚴加看管管城一脈,務必確保無人得以脫身。

陸通接得聖旨,不敢有絲毫怠慢,即刻整飭騎兵,披甲上馬,如疾風般馳向管城。

管城一脈的家主公李田軒尚不知曉府上之子招致禍端,仍自在府中悠然度日。

這位花甲之年的長者,竟與幾位豆蔻年華的少女嬉戲於玉兔峰之上,樂此不疲。

當涇陽軍鐵騎踏破塵煙,浩浩蕩蕩行至管城之下時,管城縣尉頓感如臨大敵。心下疑惑重重,何以竟有如此規模的千人騎兵驟然降臨此地?

難道是有匪患作亂?

然則管城周遭並無匪患之虞,此地乃趙郡李氏一脈之根基所在,素來安寧,從未有盜賊敢在此橫行。

縣尉心中愈發困惑,既非匪患,又非邊警,這突如其來的千騎大軍究竟意欲何為?莫非是上峰另有密令,或是朝中有變,需得速速查明才是?

“將軍且慢行,未知何等軍情,竟勞將軍親率鐵騎蒞臨?”管城縣尉立於城樓之上,遙向陸通高聲問道,語氣中難掩幾分疑惑與緊張。

“皇帝詔令:趙郡李氏一族,逆天行事,圖謀不軌,竟敢遣人行刺太子殿下與魏王殿下,其心可誅!

本將軍領旨前來,意在緝拿李氏餘孽。

聖命在身,速速開啟城門,勿使聖令有所延誤,否則,罪責難逃,與謀反無異!”

陸通手持聖旨,聲如洪鐘,響徹城頭,目光凌厲地望向縣尉,氣勢逼人。

縣尉聽罷,額上冷汗如雨下,不敢有絲毫怠慢,連忙吩咐手下開城門。

陸通見狀,長劍一揮,領著大軍如潮水般湧進城內,直奔李氏宗族所在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