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值李承乾與李泰同赴涇陽求學之期,兄弟二人攜同李麗質與李麗貞,共赴此行。
晨光微露,宮門輕啟,四人乘坐馬車,緩緩駛出長安城,一路向北,直奔涇陽而去。
沿途風光旖旎,草木蔥蘢,鳥鳴聲聲,似在為這四位皇室子弟的求學之旅奏響序曲。
李承乾與李泰並肩而坐,心中既懷對學問的渴望,亦不乏對未知旅途的好奇與期待;而兩位公主則輕聲細語,不時透過車窗窺視外界,眼中閃爍著憧憬。
暮色四合,陸通於庭院之中設宴,款待四位天潢貴胄。
殘陽斜照,映照著滿園的花影婆娑,清風徐來,帶來陣陣花香。
陸通親自迎接,態度恭敬而不失溫雅,引領四人步入早已佈置妥當的宴席。
席間佳餚琳琅滿目,皆是精心烹製,色香味俱全,足以體現主人的誠意與熱情。
李承乾與李泰舉杯相謝,言語間流露出對陸通款待的感激之情;而李麗質與李麗貞則輕啟朱唇,細品美食,偶有輕笑,增添了幾分溫馨與和諧的氣氛。
此情此景,彷彿連天地也為之靜默,唯願時光停留於這一瞬美好。
李承乾與李泰早早就留意到庭院四周鐵柱之上懸掛的琉璃球,其形似葫蘆,晶瑩剔透,令人賞心悅目。
二人心中暗自讚歎,這些琉璃球不僅裝點了庭院,更添了幾分雅趣與神秘,彷彿每一件都是巧奪天工的藝術珍品。
二人相視一笑,輕聲討論起這些琉璃球的來歷與製作工藝。
待至夜幕低垂,李承乾等四人見陸通並未於庭院中佈置燭火燈籠,心中難免生疑,暗忖在這漆黑一片之中如何用餐?
正疑惑間,忽聞啪嗒一聲輕響,鐵柱上懸掛的琉璃球頓時光芒四射,將整個庭院映照得猶如白晝。
此番奇景,令四位天潢貴胄皆是大吃一驚,紛紛發出連聲驚歎,一時之間驚訝之情溢於言表。
四兄妹一時忘卻了席上的佳餚,紛紛起身,饒有興致地細觀那些琉璃球,心中暗自讚歎,此等技藝,實乃鬼斧神工,非同小可。
四位天潢貴胄圍攏於陸通身旁,你一言我一語,爭相提問,似有無窮無盡的好奇與疑問,直如幼童之於世間萬物,不勝列舉。
“且慢,先用膳罷。待到明日,再為你們一一解惑。”陸通溫言安撫,意在使四位貴胄放下心急,重拾餐桌上之歡愉。
翌日晨光熹微,陸通於庭中烹茶,輕啟唇齒,緩緩道來電燈之奧秘,欲使四位天潢貴胄明瞭其中玄機。
初時,李承乾與李麗質、李麗貞皆顯好奇,目不轉睛;然聽至深處,二人心緒漸亂,腦中似有千軍萬馬奔騰,終是興趣索然,面露睏倦之色。
唯獨李泰,依舊神采奕奕,目中閃爍著求知之光,不時出言詢問,言語間盡顯對學問之渴求。
陸通凝視李泰,心下不禁讚歎,果真是編纂《括地誌》之人,其對學問之熱忱,實非尋常可比。
李泰那份專注與求知若渴的模樣,令陸通暗自欽佩,亦感欣慰。
陸通只覺解說此事頗為不易,便藉故前往書房取書。
實則,他乃是透過系統商城兌換得一本基礎物理之書。
此書經由系統改造,外觀與大唐書籍無異,唯獨內裡所載,盡是玄妙莫測的物理之道。
陸通將《基礎物理》輕輕遞予李泰,言道:“此書中藏有天機,魏王殿下可自行研讀。”
李泰接書在手,初時不過隨意翻閱,不料書中所述竟引人入勝,不一會兒便沉醉其間,時而眉頭緊鎖,似有所惑;時而雙目圓睜,驚歎不已。
那書卷彷彿有魔力一般,令李泰欲罷不能,沉浸於其中的奧秘世界。
《基礎物理》之中所載,竟將李泰往昔所知一一顛覆,幾乎令他生出對世事的質疑。
若非書中所述皆為天地間長久不變之理,李泰恐已視其為天外來書,難以置信。
然則,正是這些匪夷所思的道理,讓李泰心生敬畏,感嘆世間學問之深邃,不禁更加投入地探索起來。
書中所載大多知識,李泰一時難以親身驗證,故而心存疑慮,半信半疑。
誠如古人云:“眼見為實,耳聽為虛。”
未經親眼所見之事,李泰雖心嚮往之,卻也不免有所保留。
然而,這並未阻礙他對知識的渴望,反而激發了他探尋真理的決心。
“先生,書中言道,光乃由七彩組成,此言若真,則虹霓之色,豈非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