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南北官道(1 / 2)

小說:大唐鎮國公 作者:空櫻

北境都護府內,新政推行正如火如荼,新令之下,萬物更新,官民皆振奮以待。

薛禮率領軍中精銳千人,隨同馬周奔波於四方,詳察新政之實施,確保政令暢通無阻,民心得以安定。

北疆與涇陽兩地締結盟約,以牛羊為媒介,涇陽則奉上糧食、茗茶與精鹽等物作為交換,兩方互惠互利,共築繁榮之道。

此外,北境在陸通之諫言下,探得地下蘊藏之煤礦,遂興辦礦場,精製煤球與蜂窩煤。

此物既供本地牧民取暖煮食之用,又運至涇陽,再由涇陽商賈分銷至長安各處,廣受民眾讚譽,民生因此而益發富足。

煤礦之業漸成北境都護府財賦之重源,此番盛況,不僅令北境財庫充盈,更促其安定之勢日甚一日。

隨著生計日漸好轉,民心亦隨之穩固,北境之地終得一片安寧祥和之象。

昔日東突厥酋長貴族,待遇甚厚。然其牧民,官府共治,故較前日,生活滋潤多矣。

李世民適時提出長安至北境都護府修築水泥路官道之宏圖偉業,此事委由工部督造,面向民間商賈公開招標。

凡有志之士,皆可競標一段,竣工後經工部檢驗,若合乎標準,則朝廷許以稅賦優待及後世科舉之恩典,更允於所建路段設卡收稅,年限之內,所得悉歸己有。

此舉令諸多家貲殷厚之大賈與世家心動不已,至招標之日,人潮洶湧,各路豪傑紛至沓來,爭相角逐,場面蔚為壯觀。

閻立本與閻立德早於涇陽建縣之際,便遠赴彼處詳加考察,深研其法,故此次總督工之重任非二人莫屬。

待此工程告竣之時,二人之位必可更上一層樓矣。

往常之時,工部多顯清寂,而今卻一反常態,變得熙熙攘攘,繁忙異常。

戶部亦需出資,此乃國之大計,若全然委於民間,終非正道。唐儉雖心有不甘,略感心疼,終是揮毫落紙,予以批准。

倘若唐儉不肯允准,其戶部尚書之位恐難保全,畢竟李世民皇帝素來不喜阻撓國事之人。

應國公武世彠之府邸,近日聞得武家亦在道路競標之中拔得頭籌,可謂春風得意。

武世彠,乃李淵之舊臣,昔日功勳赫赫,然今上李世民登基後,未能得其重用,只得歸隱於家,閒居度日。

府中雖無往日之繁盛,卻也清幽雅緻,別有一番風趣。

武世彠膝下有四子,實則二子二女。長子名喚元慶,次子名為元爽,皆英姿勃發,頗有乃父之風。

而兩位千金,長女名順,次女名媚,俱是才情出眾,貌美如花,尤以次女武媚,聰慧過人,自幼便顯露出非凡之姿。

武媚年華尚幼,僅及七歲,然其靈秀之氣已引人注目。

武世彠對其寵愛有加,常言此女將來必非池中之物,每每提及,眼中皆是無盡期許與溫柔。

今時今日,武家已失天子恩寵,不得不重操舊業,投身商海,以圖積累財富,為後代奠定堅實基業。

家主心中雖有不甘,卻也深知唯有如此,方能保家族血脈綿延,不致衰敗。

此次長安至北境都護府之官道修築,實乃一項長遠之計,武世彠對此尤為看重。

他深知此路一旦建成,不僅可促進南北物資流通,更可鞏固邊疆安定,於國於家皆有裨益。

故而,武世彠傾注心力,誓要將此事辦得妥妥帖帖。

程咬金、尉遲恭與秦瓊三人早於長安至北境都護府間佈下石料場、水泥廠,如今恰逢其時,得以大展身手。

彼等所產之石材,質地堅硬,適於長途運輸,加之三英雄聲名遠播,其物自是供不應求。

水泥與碎石源源購入,絡繹不絕地送往四面八方。

各路中標豪傑競相招募壯丁,備齊器具,以待修築官道。

一時間,沿途人聲鼎沸,馬蹄聲急,好不熱鬧。

此景昭示著新路即將貫通,百姓往來更加便捷,商貿流通亦將愈加繁榮。

水泥與碎石之利,猶如江河之水,滔滔不絕地匯入李世民的內帑,使得皇室的財帛日漸豐厚。

程咬金等三位,更是因這滾滾財源而日進斗金,財富累積至令人豔羨的地步。

至於陸通,亦是藉此良機,商道大開,家業興旺,財富如雲,一時之間,成為了眾人眼中的富賈鉅商。

諸世家聞之,皆眼紅如熾,然則心有餘而力不足,對於三位國公,彼等唯有望而興嘆,不敢輕舉妄動。

至於陸通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