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知幾位貴客光臨陸家莊,有何貴幹?\" 陸通請李世民等人就座,溫文爾雅地開口詢問。
這幾個人穿著不凡,想來是長安的富貴人家。
李世民審視著陸通,只見其人風度翩翩,內外如一,頗具貴公子之氣度。
\"我等乃長安糧商,聞得陸家糧食充足,特來洽談收購。不知小郎君此處尚餘多少糧食?\" 李世民以糧商身份開口詢問,試圖探得陸家莊糧食之實情。
\"長安之地,理應糧食充足。\" 陸通品了一口茶,言語間透露出深意,似乎對李世民等人的真實來意有所察覺。
\"小郎君有所不知,如今朝廷正急於賑災,急需糧食以救蒼生。\" 房玄齡接過話茬。
\"諸位究竟是哪家商號?\" 陸通繼續追問,意圖探明來者身份。
\"清河崔氏。\" 李世民目光直視陸通,坦然而言。
\"諸位請回,陸某並無糧食出售於清河崔氏。\" 陸通聞言,果斷地下了逐客令,態度堅決。
房玄齡與杜如晦對視一眼,默契地選擇了沉默,未再開口,似乎在等待李世民進一步的指示。
\"小郎君可曾想過,拒絕我清河崔氏,將承擔何等後果?\" 李世民微笑著,話語中隱含威脅。
\"閣下大可一試。\" 陸通毫無懼色,他除了陸伯外再無親人,加之自身武力和天罡地煞衛,即使面對世家一脈,也毫無壓力,顯得異常鎮定與自信。
當然,這只是最後的手段。陸通不會輕易做出這樣的決定,他深知此舉的嚴重性與後果。
李君羨突然神色緊張,似乎感應到了周圍的危險氣息,立刻提高了警惕。
\"哈哈哈……小郎君果然有君子之風。方才不過是試探一番,我實乃宮中使者。聞得小郎君仗義助涇陽縣賑災,特來一見,以表敬意。\" 李世民突然朗聲大笑,眼中流露出對陸通的讚賞與欣賞。
\"僅憑閣下一言,便信其為宮中來使?\" 陸通面色冷淡,顯然對李世民的自稱持懷疑態度。
李君羨迅速取出令牌,展示給陸通。陸通雖不識令牌真偽,但那令牌確實有軍隊所用之跡象,故而心中信了幾分。
\"敢問小郎君,長安城內之陸家糧鋪,可是貴產業?\" 李世民禮貌地開口詢問,試圖探明陸通與長安陸家糧鋪之間的關係。
\"正是。\" 陸通回答簡潔明瞭,不拖泥帶水。
\"小郎君高風亮節,實乃大唐之幸,百姓之福。\" 杜如晦對陸通拱手,表達出敬意與讚賞。
\"未知小郎君如何稱呼?\" 李世民對陸通禮貌地詢問,希望得知其名諱。
\"陸通,陸明達。\" 陸通回答,簡潔地介紹了自己的姓名與字號。
\"在下李仲,這位是房齡,這位是杜儒。\" 李世民向陸通介紹了自己與房杜二人,各自使用了化名。
陸通聽後微怔,心中暗忖,這三人難道便是傳聞中的李世民與房杜兩位大賢?
\"閣下莫非宗室中人?\" 陸通審視著李世民。
李世民微微頷首,預設了陸通的猜測。
\"此人十有八九便是那位李二……”陸通心中暗自思忖,未曾想自己竟然如此輕易地與李世民相遇。
\"未知諸位欲購多少糧食?\" 陸通心中有了猜測後,決定不再與對方糾纏,直截了當地詢問,意圖結下善緣。
陸通心想,若能助李世民解決此次賑災之急,未來必得多方便利。自己糧食充足,以此換取李世民之情誼,實為明智之舉。
陸通考慮,若不借糧,恐與李世民結下樑子,屆時若被暗中刁難,則頗為棘手。他並非懼怕,只是不喜無故添擾。
\"未知陸通小兄弟手中有多少糧食?\" 李世民見陸通從容不迫,推測其手中糧食定然充足,心中不禁喜悅。
\"災民人數幾何?\" 陸通反問道,試圖瞭解賑災的具體需求。
\"長安及其周邊諸縣,災民人數不下十五萬。\" 房玄齡沉思片刻後,給出了一個數字。
貞觀元年的長安城,人口約有六七十萬。此次災民達十五萬之眾,可見長安所承受的壓力之大。
按涇陽縣賑災之標準,一萬人一月需6000石糧食。若長安有十萬災民,則一月需石。
陸通有能力承擔。
\"十二萬石糧食,是否足夠?\" 陸通略作思量後,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