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周返回涇陽縣衙後,揮毫疾書,將小麥輪作及土豆儲存與種植之種種細節整理成冊,翌日交付陳忠。
陳忠閱畢,不禁讚歎陸通之穩重。遂攜馬周前往尋程咬金,令馬周向程咬金詳細解釋此事。
“速速將此書冊送往長安,呈於陛下。”程咬金召喚親兵,命其將馬周整理之書冊送往長安。
親兵領命,即刻動身。
李世民得書冊後,甚感滿意。陸通已為其安排諸多細節,至於政策推行,則需朝廷擔當。
李世民召房玄齡、杜如晦及長孫無忌等臣,至御書房共商國事。
李世民將書冊交與房玄齡,命其與眾臣共閱。
“陛下,既然涇陽縣子精通新糧與土豆,何不令其負責推廣之事?”長孫無忌閱畢,向李世民進言。
“朕亦有此意,然涇陽縣子親自推廣新糧與土豆,恐有不妥。在京畿之地尚可,以其名望足以服眾。然而他處,未必買賬。此事,他不宜出面。”李世民言道。
房玄齡與杜如晦聞此,點頭稱是,認為此言有理。
對此,房玄齡深有感觸。
自房玄齡負責新糧推廣種植以來,至今僅能算勉強展開。多地世家大族依舊暗中作梗,阻撓新糧推廣。
大唐之土地,頗多掌控於世家大族之手,且多為沃土!
“如今涇陽縣軍屯土豆已悉數收穫,哪位愛卿願擔此重任,負責土豆推廣?”李世民望向眾臣,詢問道。
李世民目光轉向長孫無忌,長孫無忌則避開視線,顯然無意承擔此任。
房玄齡已肩負新糧推廣之責,不宜再增其負擔。
杜如晦身體欠佳,李世民亦不願令其過度操勞。
王珪、魏徵、唐儉、蕭瑀等臣,誰人適宜擔當此任?
李世民望向王珪,“王愛卿,此事交由你負責,可否?”
王珪本欲推辭,然見李世民目光堅定,終點頭應允。
若不從,李世民或將對太原王氏施以顏色。
今世家大族正值恢復之期,本金猶存,然與李世民較力,代價頗巨。李世民為穩四方,暫未對世家大族施以重手。
雙方都齊力恢復,較量先強之速。世家強則皇權勢微,皇權盛則世家衰。猶如水火,難以相容。
王珪以為,即便土豆與新糧在握,李世民亦未必能先世家而統一民心。糧食,世家之一隅也;世家尚有土地與士子。
若世家能據朝堂,即便天下百姓腹飽,又有何用?屆時,世家自有手段,使百姓重陷饑饉。
王珪受命之後,李世民決意令陳咬金續留涇陽屯田,待小麥輪作收成之後,再行調遣。
尉遲恭則遣與王珪共擔土豆推廣之責,其深意昭然若揭。
若有人自恃頭鐵,儘管一試。
李世民冊封程咬金次子程處亮為仁勇校尉,佐助其父於涇陽屯田。
程咬金聞之喜不自勝,家業龐大,次子終得官職。畢竟國公爵位唯一,其餘子嗣若無才,生計維艱。故程咬金攜程處亮至涇陽,意欲以己之功,為次子增輝。
秋收既畢,張公瑾求見李世民。
“張卿,見朕何事?”李世民遂接見了張公瑾。
“陛下,征討東突厥之機,已臻成熟。”張公瑾進言。
“哦?細言其詳。”李世民眉梢微揚,示意張公瑾續述。
“陛下,頡利可汗奢靡暴虐,枉殺忠良,親信奸佞,此為其一。
薛延陀等部落紛紛叛離,此為其二。
突利、拓設、欲谷設皆因頡利而獲罪,無立錐之地,此為其三。
塞北之地,霜凍旱魃,糧秣匱乏,此為其四。
頡利疏遠本族,委以重任於異族,胡人心性不定,此為其五。
漢人早年避亂北疆,人數日增,近聞他們武裝聚集,據險而守,待王師出塞,內必響應,此為其六。大唐必勝無疑!”
張公瑾陳詞。
“嗯,善!”李世民拍案稱善,遂命人召軍機大臣前來共商國事。
頡利可汗之境遇日益堪憂,其以為夏州初定未固,遂遣兵攻伐夏州。
然東突厥之師,為夏州守軍所退,夏州俘突厥兵數千。
今年,漠北遭遇大旱,草場荒蕪,水域涸竭。
頡利可汗部下之部落,人心惶惶,多欲叛逃,然皆被頡利以鐵血手段鎮服。
北部鐵勒諸部,共舉夷男為可汗,夷男以能力不足為由,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