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證明(1 / 2)

小說:大唐鎮國公 作者:空櫻

數日後,太極殿內,肅穆莊嚴。涇陽縣三十六名學子端坐於案前,筆墨紙硯皆備,正凝神屏息,應對著眼前的考題。

此番乃是天子李世民親自主持考核,學子們心中既懷敬畏,又帶幾分忐忑,畢竟此乃他們首次得見龍顏,那份威嚴與尊貴,令人心生敬畏,不敢有絲毫懈怠。

殿內靜謐無聲,唯有偶爾傳來的落筆聲,如同細雨敲打窗欞,更添了幾分緊張與莊重。

房玄齡等一眾重臣,緩步於涇陽縣學子的案牘之間,目光如炬,巡視四周。

他們衣袂飄飄,步履間流露出一股不容置疑的威嚴,確保了考場內的公正無私,不給任何舞弊之機留下縫隙。

學子們在這樣的注視下,更是不敢有半點馬虎,只專心致志於答題,生怕稍有不慎,便辜負了這難得的機遇與天子的厚望。

初時,學子們心絃緊繃,如臨大敵,然隨著時光流轉,漸次適應此莊嚴肅穆之氛圍,紛紛埋首於卷,筆走龍蛇。

彼等所遇之考題,十之八九已於縣學之中反覆研磨,熟稔於胸。

是以,即便面對此等大考,亦能從容應對,筆下流暢,無絲毫滯礙。

李世民凝視著涇陽學子們的身影,心中頗感欣慰,未見一人行不軌之事。

只見他們個個氣定神閒,眉宇間流露出一股自信之色,似乎對眼前之試卷早已瞭然於胸。

此情此景,令他心中暗自讚歎。

房玄齡等一干重臣隨駕巡視,觀覽涇陽學子答題之狀,心中不由暗暗稱奇,所見竟與陛下先前所言相差無幾。

這些學子的答案,雖在行文造句上各有千秋,然其意旨卻大體相同。

待考畢,涇陽學子皆被請至偏殿靜候佳音,而李世民則與眾臣齊聚太極殿,當場批閱試卷。

殿內,君臣嚴謹審閱,空氣中瀰漫著一股凝重而肅穆的氣息。

偏殿之內,涇陽學子們三三兩兩聚在一起,輕聲細語,或竊喜於己之得,或憂心於未盡之失。

他們或立或坐,面容上難掩緊張與期待,彼此間交換著考試中的點滴,偶爾傳來幾聲輕輕的嘆息,交織成一幅幅生動的畫面。

殿外,清風徐來,透過窗欞帶來一絲絲涼意。

“聞說此次臨時殿試,乃是為了查驗我等涇陽鄉試之中是否有不軌之舉。”一位涇陽學子面露憂色,言語中帶著幾分忐忑不安。

他輕皺眉頭,目光在同窗之間遊移,似乎在尋找著一絲安慰或是確認。

周圍的人聞言,皆是微微一怔,旋即陷入了沉思,空氣裡瀰漫起了一股凝重的氣息。

“最令人憤慨者,竟是有人誣衊爵爺以賄買之手段竊取考題。陸通伯爵何等人物,怎會行此下作之事!此等謠言,實屬可惡至極!”一名學子義憤填膺,挺身而出為陸通辯解,言辭間滿是對不公的抗議與對陸通的敬仰。

四周學子聞言,紛紛點頭稱是,眼中皆是不平之色。

“玄策,依你之見,若此次臨殿大考非全員及第,又將如何?”裴行儉與王玄策並肩而立,低語密談,眉宇間隱含憂慮,似是對此次考試的結果頗為在意。

二人身影交疊,周遭靜謐,唯有輕風拂過,帶來絲絲涼意。

“若非全員及第,涇陽伯恐難逃責罰。然則,涇陽伯那等刷題之法,實乃取巧之舉,卻也令人咋舌,成效斐然。”

王玄策言辭間流露出擔憂,同時對陸通那別出心裁的備考之策亦感驚異。

待到鄉試成績揭曉,眾人皆目瞪口呆。

半個時辰後,閱卷告罄,涇陽縣諸生再度悉數過關。

尤為矚目的是,王玄策與裴行儉二人之成績冠絕群英,即便置身於將來的殿試之中,亦足以與群雄逐鹿,問鼎狀元之位。

涇陽諸生聞得此訊,皆大歡喜,歡呼聲震徹雲霄。

隨後,在宮人引導之下,眾人魚貫而出,步履輕盈地離開了巍峨壯麗的皇城。

皇宮之外,涇陽縣學的馬車早已齊備,穩穩地停在硃紅宮牆之下,靜候多時。

學子們一一登車,車廂內歡聲笑語,洋溢著歸心似箭的喜悅。

隨著一聲清脆的鞭響,車隊緩緩啟動,踏上了歸途,塵土飛揚中,涇陽的方向漸漸清晰起來。

太極殿中,李世民與群臣相對無言,各懷心事。

未曾料想,涇陽縣的學子竟如此不凡,面對突如其來的考題,亦能從容應對,悉數過關。

此等才情,實屬難得,令在場眾人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