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未雨綢繆(1 / 2)

小說:大唐鎮國公 作者:空櫻

李英未隨李靖離去,而是留在了陸家莊。

陸通見李英膚色黑了些許,顯然是日曬所致,心中暗想不知這丫頭究竟去做了何事。

陸通飲了不少,便早早歇息了。

李英與春夏秋冬四女在房中閒聊,四女方知李英竟親自下田勞作,與百姓甘苦與共。

春夏秋冬四女對李英頗為敬佩,心想勳貴之後能有此作為者,又有幾人?

陸通自春兒口中得知此事,對李英亦刮目相看。李英與陸通獨處時,雖仍略顯羞澀,但較之以往已大有改觀,至少敢於說出一些往日難以啟齒之言。

李英有時情不自禁,竟敢調笑陸通,令陸通陷入尷尬之境。

不畏淑女之矜持,唯恐直女之率真。

未過多時,涇陽縣新糧之事便在關中傳遍。至於土豆,則暫且保密,由李靖負責在涇陽縣屯田耕作。

世家大族四處設法阻撓朝廷推廣新糧種植,此令李世民憤慨不已。

大唐世家大族從未匱乏糧食,唯底層百姓常受饑饉之苦。

世家大族以糧食操控百姓,每逢災荒之年,更是藉機兼併土地,以加強對百姓之控制。

朝廷政令難以下達鄉里,亦是因世家大族掌控朝廷之中下層官員所致。

眾多土地與基層官員皆被世家大族所控,朝廷欲有所作為,唯有妥協一途。

李世民乃一代雄主,自然不甘屈服。為李家天下永固,他決意反抗世家大族之控制。

秋去冬來,天氣日漸寒冷。

東突厥天降大雪,頡利可汗對此並未太過在意。突厥年年降雪,不足為奇。

大唐邊軍嚴陣以待,秣馬厲兵,時刻警惕突厥之南侵。

武德九年渭水之辱歷歷在目,李世民對此耿耿於懷,嚴令邊軍嚴陣以待,以防萬一。

隨著冬日深入,關中地區亦迎來了飄雪。

新糧推廣之策方才開始,大唐糧食之局依舊嚴峻。

未過多時,東突厥境內大雪連綿,積雪深達數尺。牲畜死亡無數,東突厥人心惶惶。

大唐境內亦然,天公並未偏袒任何一方。

李世民下令各地調集糧食以賑災安撫民心。儘管世家大族行徑卑劣,但當前穩定民心為首要之務。

張公瑾上奏李世民,稱如今東突厥受災,人心不穩,正是出兵良機。

李世民心動不已,但終究還是按捺住了。

眾臣勇將紛紛請纓出戰,欲雪前恥。

李世民以渭水之盟為據,指出出兵乃背信棄義之舉,不可為之。趁人之危出兵,乃不仁之行,亦不可取。名不正則言不順。

武將們心中不甚理解,暗自嘆息,心想趁敵之危一舉擊破,豈不更為省心省力?

房杜二人與長孫無忌倒是猜出了李世民之心思,陛下意在等待東突厥內部繼續消耗,以便一戰而定乾坤。

相較於大唐之安撫民心,賑災救荒,東突厥之頡利可汗則向下層壓榨,引發各部落怨聲載道。

尤其是北部的鐵勒部落,遭受頡利可汗最為嚴酷的壓榨,已有反叛之跡象。

貞觀二年,雖有災民湧入長安地區,但人數不多,賑災之壓力尚可承受。

李世民召回李靖,命其前往定襄練兵。

涇陽縣屯田種土豆之事則交由程知節負責。

對此,程咬金欣然接受,他正欲與陸通親近,自家程小妹亦到了出嫁之年,提前綢繆一番亦無妨。

李靖離去涇陽之後,李英亦不便久留,遂告別陸通,返回長安。

李靖離去,李英便無藉口停留,否則難免招致閒言碎語,難以平息。

程咬金領著程處亮趕往涇陽縣,程處默于軍營中任職,如今則帶著次子前來此地歷練。

自從在陸通家品嚐過土豆燉牛肉之後,程咬金便徹底迷戀上了這道佳餚。在屯田之暇,他偶爾會親自烹飪土豆與牛肉,以滿足口腹之慾。

然而其廚藝畢竟不及陸家廚娘,味道略顯不足。

李德謇隨李靖前往定襄,如今李府之中,紈絝子弟僅餘李德獎一人。

自李英從涇陽歸來後,紅拂女對李德獎便嚴加管教,每日讀書成為必修,練武亦不可懈怠。這使得李德獎的日子過得頗為艱難。

讓李德獎練武尚可理解,畢竟是家傳之藝。然而讀書對李德獎而言,卻是極為頭疼之事。

然而,當紅拂女提及李英亦開始埋頭苦讀時,李德獎便不敢再有抱怨。小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