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掃清障礙(1 / 2)

小說:大唐鎮國公 作者:空櫻

涇陽豪族覆滅,眾多佃農得解放。涇陽縣百姓增多,田地亦無數。

事後,有智者洞察其中奧秘,此乃涇陽伯之手段,陛下亦配合。眾人驚駭,未料陸通膽量如此之巨。

豪族不再幹擾,涇陽新縣城重建計劃順利進展。鋪設水泥道路,重新規劃下水道,以水泥修建水渠引涇河水,以水泥磚牆築城牆等工作,正如火如荼進行。

朝廷派遣閻立德率工部官員前來指導,令新城建設如虎添翼。

新城建築以水泥、磚頭與木材為主。陸通暫無鋼筋可用,故此為之。

新城面積較前增倍,東西、南北兩條主幹道寬敞,足以並排八馬車通行,暢通無阻。

陸通採納後世交通規則,將主幹道劃分為來往車道,馬車單向行駛。

馬周與陳忠觀後,眼神皆亮。此法能高效解決交通堵塞之患。

李世民案上,盡是關於涇陽大基建之彙報。閱後,李世民不禁讚歎陸通才思敏捷,總能想出解決問題之策。

新城東西兩市,新式建築林立,整齊劃一,區域分工明確。

東西兩市各有一高樓,高出其餘建築甚多。陸通擬將原市署改為市場監督局,職能細則略有變動。

唐朝市署之職責,主要包括以下數端:

財貨交易管理:市署掌管市場財貨交易,確保交易順暢無阻。

度量衡管理:市署負責度量衡器物之真偽與輕重,即管理貨物數量與質量,保障交易公平。市場交易所用度量衡器,須用官定器皿,並定期校準,經官司用印後始得使用。

稅收徵管:市署負責行商、坐商稅收徵管,按既定稅率徵稅,並依法處理抗稅行為。

市場秩序維護:市署定時啟閉市門,限定交易時間,維護市場秩序,對違規行為施以處罰。

物價調節:市署設“常平倉”以調節市場物價,維持物價平衡。

行為規範制定:市署制定行為規範,限制越軌行為,對擾亂市場秩序者予以懲罰。

記錄商品交易價格:市署負責記錄市場各類商品交易價格,類似後世市場監管局之職責。

管理市場出入:市署管理市場出入,確保市場交易秩序與安全。

現代市場監督局與唐朝市署之對比:

後世市場監督局則在此基礎上,增加了對產品質量、消費者權益保護、反壟斷與不正當競爭等方面的監管。

後世市場監督局更加註重公眾參與和透明度,透過公眾反饋等方式增強監管效果,而唐朝市署則更多依賴官方權威與指令。

此雖為削減之版,然更重視消費者之權益,以制不良商販之泛溢。

除此之外,更有益周全之監管制,以防市署官員受賄貪汙之弊。

南城乃主要居住之地,已定建築之規,不得違規擴建。

誠然,亦劃出專供達官貴人居住之地。於大唐,此等規矩陸通暫無閒心去破之。

人民解放此等大事,任重道遠,非旦夕可成。

北城為政治之地,內含眾多住宅區,供官吏家屬居住,可視作福利。

對於陸通之官府基層官員福利改革,李世民未多言。既涇陽縣為試點,便可大膽嘗試,善者留之,不善者及時改之。日後若欲推廣,便可直接借鑑。

北城尚有軍營駐地,其建築皆二樓之小平房,規規矩矩,居住條件甚佳,令程咬金亦嘖嘖稱奇。

大興基建之時,李靖為兩子覓得佳偶,陸通赴婚宴,與兩大舅子關係甚洽。

李靖與紅拂女問陸通何時將李英娶過門,陸通未推諉,約定涇陽新城建成之日,便是迎娶李英之時。

涇陽大基建之際,涇陽縣之百姓多得工錢,此非徭役,乃付工錢也。

家中勞動力充足之家,便會有人參與大基建之事。一月之地工錢頗豐,此等家庭生活因而大改善,偶食肉亦不再成為難事。

今之涇陽,糧食滿倉,百姓家中亦有餘糧。即便遇災年,亦能持久。故百姓不復如前日般日日盯著地裡莊稼,恐照料不周而無所獲。

加之涇陽縣興修水利,即便遇災年,亦能減緩其害。

他縣之百姓見涇陽縣百姓生活日益昌盛,羨慕不已。有百姓欲往涇陽縣務工,然被官府阻攔。

世家已失涇陽縣,故對其他縣之控制更用心。

對此,李世民頒下詔令。農閒之際,各縣官府不得阻攔百姓往涇陽務工,當賜通關之證。

詔令既下,部分百姓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