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人中難尋其一。如果把木和金兩種屬性提升到六級,達到五行平衡,就能以五行築基,將來的前途不可限量。
他暫時沒有告訴林海,不想林海因此分心學習煉器。
接下來的日子,林海遨遊在書山學海之中。他捧起了一本《煉器大典》,先從基礎的“材料辨識”入門,把九千七百多種煉器材料的形狀、顏色、用途、等級和禁忌全部記下。
,!
接著便開始參悟煉器的八個步驟,當完全掌握了煉器流程後,他並沒有急於開爐煉器,而是按照煉器中的流程,在腦海中模擬演練。
他在模擬煉器的過程中,將演練一遍所用的時間記下,與之後演練所需的時間進行對比。如果時間對不上,哪怕是相差一分鐘,也要從頭再來,直到找到原因為止。表現出他對煉器的態度認真和嚴謹。
修煉是枯燥的,修煉的人是孤獨的,但林海卻樂此不疲。眨眼間,半個月過去了,林海開始了參悟煉器的重頭戲——控火術。
按照《煉器大典》的記載:靈魂力、材料、靈火是煉製兵器的先決條件。鍛造力、控火術、鼎爐、是煉製兵器的重要因素。對照這些條件,林海的靈魂力和火屬性體質遠超他人,臂力達到了三十萬斤,材料和煉器爐是現成的。他缺乏的是煉器中的控火之術,而這恰恰是煉器師要掌握的最基本的技能。
控火術,就是用靈魂力去操控靈火的大小、強弱、火勢的範圍、及溫度的高低,用完美的靈火鍛燒材料,剔除糟粕,提煉精華。
在袁鑄威的各類藏書中,記載有很多種控火術。到底哪一種最適合自己,林海在不斷地探索、總結。
他大膽地把歐陽蕊煉丹的控火心得、無為老人留下的《丹道真解》上記載的上古控火心法,以及袁鑄威的控火術,進行相互比較,汲取各家之長。同時,借鑑書本上記載的各種控火術的優點。經過多次演練,不斷地修正,終於形成一套適合於自己的控火之術。
這雖然還只是雛形,有待在實踐中驗證,但從理論上已具備了可行性。
兩個月之後,林海請求開爐煉器,袁鑄威對此並不感到驚奇。他對林海進行了全面的考查。林海不但對答如流,而且屢有創新,特別在控火和淬火兩方面,林海的思路更是獨樹一幟:
“……關於淬火,主要是為了增強兵器強度、硬度和彈性,使之堅固的同時又不易斷裂。為此,兵器鍛造成型後,需要把兵器的溫度提高到極限,將水溫降到最低,只要不形成冰凍,越低越好。當然,這要求煉器者,必須有這方面的特殊能力。我親自做過實驗,操控溫度最低極限是負三十度……”
操控負三十度水溫不出現冰凍,袁鑄威覺得連自己都做不到。在這種低溫下淬火,兵器沒有開裂,其強度絕對稱王。
袁鑄威沒有要林海當場演示,他指出了在控火中兩個需要改正的細節後,讓林海提前休息,養精蓄銳,明日以自身靈火煉器。
翌日,兩個月的精心準備,終於迎來了開爐,林海把狀態調整到最佳,心意一動,一束青中帶藍的火苗在他手指尖跳躍。
“果然是地心靈火,而且快要接近六級。”袁鑄威心裡在想。
早在對林海身體的五行屬性測試之前,袁鑄威曾與師兄、師妹一起分析過。他們猜測林海的水、火、土屬性都達到六級,木和金達到四級,很大可能是他在穿越星球時獲得的。
現在見到他祭出六級靈火,猜測果然得到了證實。
只見林海右手輕輕一揮,早就準備好的煉器爐內,騰起了熊熊烈火。接下來依次是烘爐,填料、鍛燒、提煉、製坯、鍛打。
在袁鑄威收藏的煉器材料中,最低階的也是黃級材料。因此,林海第一次煉製的是一柄黃級寶劍。這並不是他好高騖遠,他的先天條件和後天積累,支撐了他的,遠高於其他煉器初學者。
在長橙域,黃級兵器的售價是一千兩黃金,相當於一千顆下品靈石,一百顆中品靈石。普通家族或宗門的築基境以下的弟子,大多使用的是黃級兵器。只有結丹境的弟子,才用得起玄級以上的兵器。
在鍛造坯體時,林海選擇了一把重十萬斤的大錘,跟著莫鑄威的小錘,一錘一錘用力鍛打。猛、狠、準的特點表現得淋漓盡致,整個過程比預想的還順利。
袁鑄威沒有指導,一切按林海個人的思路進行。寶劍成坯回爐後,只剩下淬火、刻靈和開鋒三個環節。
林海把手放到盛滿了水的水缸的邊上,靈識一動,水屬性的真氣激發出來,大缸裡的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