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恢復交趾行省(1 / 2)

升龍城

瓊州派遣的官員住在城內,本就不大的升龍城,現在已是人滿為患。

在城外,北歸的十幾萬安南兵;玄武一師,駐紮在城外。

雲南沐天波,也派來了一萬援軍。只是援軍來的時間點,有那麼點尷尬。最後沐天波大筆一揮,直接讓自己的一萬私兵,歸於王成麾下。

沐天波此舉,既在意料意料之中,也是意料之外。沐天波是王成的大舅哥,給王成一萬私兵,這也無可厚非。讓沐天澤也歸於王成揮下,就有那麼點投靠的意思了。

王成本讓呂昂,再調兩萬預備役的。只是報名人數眾多,呂昂索性派來三萬預備役……

這麼多人齊聚升龍城,當然要搞點大動作了。

安南初定,還是有許多反抗勢力,各個城池的也需要兵丁。

為此王成決定,成立一個新的兵種——武衛軍。

為了區分武衛軍,和其他兵種的不同。武衛軍分為:小隊、中隊、大隊、支隊、聯隊、總鎮,總鎮為最高階別。對標其他兵種的小隊、中隊、大隊、營、團、旅。

支隊級別,配備一門虎蹲炮,聯隊級別,配備子母炮。武衛兵丁沒有護甲,人員編制大都和,其他兵種一樣。

武衛軍的職責是鎮壓叛亂,維護地方穩定,屬於內衛軍。

為了確保武衛軍的忠誠,明人要佔三分之一的比例。支隊以上武官,要由明人擔任。考慮安南的情況,採用南兵北用的策略。

升龍駐守一個4000人的總隊,其他十九個城池,分別駐守一個1200人的聯隊。

安南地域狹長,也意味著邊境線過長,又是一面臨海。駐紮一個師顯然不夠,駐紮幾個師,又面臨統一指揮問題。為此又在師上面,增加一個軍的編制。

軍轄4個師、5個旅,共計兵丁八萬人。1個輜重旅、1個戰鬥旅、1個後勤旅、1個突擊旅(象兵部隊)、1一箇中軍旅(1箇中軍團、1個女子團、1個督察團)。

這個軍被命名白虎第二軍。以白虎二師基底,擴編三個師。1個水師,由青龍三師編入。所有兵丁,明人必須佔據三分之二。旅級以上,必須要有明人為主官。

第一師駐紮北邊,負責防禦南掌國;第二師駐紮中部,負責防禦暹羅;第三師駐紮南邊,負責防禦真臘、占城;第四師負責沿海防禦。軍部設在居中的廣平,便於從中協調。

潘必正為軍長、沐天澤、楊志同為副軍長、武陽為參謀長。沐天澤的副軍長,屬於文官類,負責軍心、政治、生活保障之類。楊志的副軍長是協助潘必正,屬於武職範疇。

這也是王成,參考後世的政委制度,畢竟好的東西要學習。讓沐天澤為副軍長,也是王成有意為之。除了沐天澤身份,也是有意相互制衡的意思。

王成相信潘必正的忠誠,這只是為以後考慮。畢竟督鎮一方,時間一長,難免別有用心。對於權力這東西,有個人能把握掌控……

白虎第二軍,優先挑選安南兵丁,在之後由武衛軍挑選。剩下的安南兵,每人發放五兩銀子,遣散回原籍。

五兩銀子,在瓊州,或許是一個家庭,一個月的收入。在安南,足夠一家人一年的開銷了。

拿到賞銀的安南兵,也是滿心歡喜的返回。同時也帶回去一個訊息,願意協家遷入琉球的,可以一次補償二十兩銀子。

與此同時,王成也讓呂昂釋出訊息。願意協家遷入安南的明人,可以一次補償五十兩銀子。

至此安南出現怪異的一幕。大量的安南人遷出,大量的明人遷入,這也都是後話。

隨著兵心穩定,王成也著手安南的改革,在安南釋出一系列的命令。

安南王黎利,統治安南不力,使安南遭到禍亂。降為琉球公,遷移至琉球。

原安南實際掌權人鄭家、阮家,及其族人遷移至廣東,給其明人身份。與此同時,安南的權貴。也強制遷往雲貴等地。

對於等死還是活著,安南這些權貴選擇活著。

在做完這些後,王成又宣佈:安南國改為交趾行省。

交趾行省權力中樞為:總督府、民政府、督察府。

總督府下轄:人事廳(負責記錄上報官員功績)、監察廳(負責查處官員違法、違紀),設總督1人。

民政府下轄:民政廳、建設廳、財政廳、稅務廳、商務廳、教育廳、警衛廳、宣傳廳,設總辦1人。

督察府下轄:司法廳(主管律令解釋權,以及民間聽訟)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