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利不愧神射手,在距離鄭華百步,將近150米的距離,一箭命中鄭華。只是距離太遠,弩箭的力度不夠。弩箭在貫穿皮甲後,只進入肉裡兩寸,沒有危及鄭華生命。
只是一個安南兵的驚呼,也迅速在安南兵中蔓延開來。到最後鄭華身死的訊息,更是傳的確實無疑,一時間安南兵軍心大亂。
鄭華親兵架著鄭華,往升龍城跑。在安南兵看來,那是在逃跑,也跟著潰逃起來……
居後的安南兵也不明所以,跟著往回跑,恐慌這東西是會傳染的。
王成哪會放過這個機會,帶著親衛團,直接在後砍殺。殺的安南兵,只恨爹媽少生兩條腿……
後續趕來的潘必文,也是不明所以。到處都是安南兵的屍體,唯獨不見親衛團的蹤跡。潘必文只得帶著白虎二師,繼續往升龍城殺去。
安南兵來的快,回去時跑的更快。
距升龍三里地的時候,常威帶著一個旅的兵丁,已是嚴陣以待。看著潰退的安南兵,常威手持長槍殺了上去。
安南兵哪還有心思再戰,直接四散開來的逃竄……
最後趕來的盧生,也是一臉茫然。但反應還是極快,直接讓白虎一師、玄武一師,以營為單位,擊殺安南潰兵。更是殺的安南兵,哭爹喊娘。
天色逐漸黑了下來,藉著月光戰鬥依然未停。
一夜的混戰,到處都是安南兵的屍體,暴露在整個荒野。
與其說相互廝殺,不如說是屠殺。
安南兵早就被殺的軍心大亂,如同受驚的小鹿一般,不停的亂竄。到了夜晚更是混亂,只有等著被擊殺的命運。
反觀瓊州兵,是有組織的獵殺。以營為單位,下面每一級,都可以有效指揮。可謂敵亂我不亂。
城外混亂,對於升龍城的安南兵,也是難熬的一夜。
夜間,有許多安南兵叫門。不說守城將領不敢開,就是鄭耿也不敢讓人進城。城外如此混亂,誰敢保證安南兵,沒有叛變。就算沒有叛變,誰又敢保證瓊州兵,不會趁機進城。
唯獨護送鄭華的百餘親兵,因鄭華特殊的身份,才得以進城。
翌日
“放下兵器投降不死。”
武陽被王成救後,也開始召集潰逃的武家兵。時至天黑,也召集萬餘。在原地逗留一夜後,到了天明也趕到戰場。同為安南人,武陽不希望安南兵,就這麼枉死。在請示王成後,讓兵丁豎起自己的大旗,開始招降安南兵。
混亂的安南兵,眼見有了活路,直接向武陽的兵丁投降……
十萬安南兵,被斬殺大半。向武陽投降的安南兵,也有兩萬餘人。其餘安南兵,早不知藏哪了,或許已經在幾十裡之外。
鄭華中箭後,只是疼痛難耐。只是被親兵救起後,一路顛簸的昏死過去。半夜倒是醒來一次,在得知百餘人回城。鄭華吐了大口鮮血,又是昏死過去。
再次醒來,已經到了第二天半晌。此時的鄭華,已是萎靡不振。雖是清醒,也感覺到周圍一眾人。只是鄭華不願睜開眼,或者說他沒臉面對。他真希望就這麼死去,活著還要遭受太多苦難。
“父親!”
聽到兒子的呼喊,鄭華知道不能再裝下去。睜開眼掃視房中眾人,隨即把頭邁向一邊,虛弱道:“降了吧!”
瓊州兵能大獲全勝,除了運氣還是運氣,最後就是王成的歪打正著。
在大雨之後,瓊州兵的戰力,下降大半不止。
雖然還可以一戰,憑瓊州兵的武勇,一換二也不是問題。就算能勉強獲勝,後續也會乏力,沒有達到出兵前的目的。與安南兵血拼換命,怎麼都不值得。
最後與盧生等人商議,決定暫時退兵,保留瓊州兵的有生力量,才是最明智的選擇。
大炮難以移動,物資肯定要帶走。如此一來,行軍速度就會變得緩慢。也要留兵丁斷後,為大部隊爭取時間。
武陽主動請戰,留下斷後,這讓人很是意外。武陽現在有四萬兵丁,要是臨陣倒戈,後果難以想象。
王成本不想答應,既然人家真心來投,就不能涼了人家的心。先前就沒讓武陽充當炮灰,臨了讓武陽斷後,萬一兵變得不償失。
見王成不同意,武陽又是請戰,並把武炎託付給王成。這次不待王成答話,盧生直接同意。王成見此只好作罷,讓常威帶一個旅,從另一路斷後。
王成在撤退的途中,怎麼想也不是滋味。要是讓瓊州兵斷後,或許他還好受一點。人無信